对于最近经济下滑,传下调存准率和扭曲操作的可能。央行行长周小川今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表示,从经济上来判断需要更慎重,从央行来讲,进行逆周期调节,不管你看见看不见,那都是在做,不过是流动性微调。价格和数量则都是上台阶的调控。此前国务院态度明确,不会有大规模刺激政策。
周小川在上述论坛还论及货币政策在金融前后的演变、面临的挑战、新问题以及调控机制等重要问题。
中国的确搞了四万亿刺激政策
周小川表示,口头干预也是对预期的引导,也可以调整利率,让经济学家去说,也可以引导。
在金融危机之前,泰勒规则比较通行。名义利率和通胀缺口及产出缺口相关。对于通胀水平,发达国家定2%,新兴国家定4%,中国这两年定3.5%。考虑危机前泰勒规则,货币政策不仅关注单目标通胀水平,也要关注产出。
他还承认中国这些年没有在数量向价格方面实现很大转变。因为顺差大,很难回收过量,往往不足。
关于价格政策和数量政策的关系,周小川表示,利率方面,以前也讨论零下界问题。但实际不可能达到零以下。这时候就用数量政策。中国确实在08、09年搞了4万亿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
政策利率也可能考虑中期
在利率市场化后,中国的货币政策该怎样做呢?
周小川称,以前,(价格调控)主要用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主要是一年期。利率市场化后,有的说没有这个基准利率了,也有说有的。说有的,也没错,小范围内,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公积金利率等。(未来)央行政策利率将起重要作用,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以前一般是短期利率,以后也考虑一个中期利率。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还有一个是利率走廊。但央行不会很快用前瞻性指引这种新的做法。
货币政策传导模型将考虑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传导方面,本次危机之前,绝大部分都认为商业银行只是媒介,只是左手进右手出赚个利差,央行货币政策模型中不包括金融机构本身的行为。一旦遇到金融机构修正自身负债表,就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以前央行模型,没有金融机构行为的表达,是缺失。美国的模型,不同假设也会有不同结果。但央行在模型中应该有预期。可以预期有一个什么样的区间。这必须要有模型。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压力测试。补充资本也作为压力测试的结果。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快,压力测试可能导致银行资本补充,但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时开时闭。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