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2015年10月19日)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三季度GDP增速为6.9%,跌破了7%,请问原因是什么?这个增速也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GDP首次破7%,您怎么看?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三季度GDP增长6.9%,下到7%以下,但是只下降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左右。至于三季度的增速为什么小幅回落,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进入三季度以后,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从国际层面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是不及预期的,前段时间,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都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下调了0.2到0.3个百分点。另外一个因素,美国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造成世界大宗商品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国家货币出现进一步贬值,这样加大了中国出口的压力。所以三季度我国的对外出口是-5.6%,降幅比二季度扩大了2.6个百分点,所以三驾马车中出口的下行压力是加大的。
从国内情况来看,主要是我们国家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在实实在在地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前三季度,粗钢产量下降了2.1%,水泥产量下降了4.7%,短期来讲对工业下行产生了压力。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前期增长比较快的,像汽车、手机这些行业,受市场容量限制进入了调整期。
国际层面的因素和国内层面的因素相互叠加,加大了三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的主要原因。
至于怎么看待增长速度下到7%以下,我们总的看法是,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是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也没有变。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刚才我讲到,增长指标虽然有所回落,但是还是在7%左右。就业指标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的计划目标。9月份我们调查失业率数据是在5.2%左右,比前两个月稍微有一点点上升,主要原因是8、9月份正是中国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旺季,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但是主要的25-60岁的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是稳定的。居民消费价格1-9月份只上涨1.4%,而且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GDP。这些指标充分说明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仍在合理区间。
第二,我觉得看中国经济的走势,还要看结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增长比较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确。大家看到,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资本形成总额高15个百分点。
另外,转型升级势头也非常好。在中央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经济、新动力加快孕育。1-9月份,网上零售额增长将近40%,新产品像新能源汽车都在翻倍增长。在工业结构中,1-9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
以上情况说明,在经济的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在有序地推进,这也说明调整符合规律,转型符合方向,发展符合预期。所以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大势没有变化。
金融时报记者: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估计,由于中国没有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可能会使得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降低0.5个百分点,对于这一点,您有没有自己的估计,或者您是否认可他的这样一种估计?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我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一些报道,但是我没有看到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所以对这个结果我不好给出全面的评价。但是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讲,我的看法是有影响,但是短期影响不会很大。首先,TPP从签署初步意向到最终通过和实施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第二,中国对这件事情已经有一些应对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加快推进双边自由贸易的谈判,同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自贸区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一些影响。更重要的一点,中国市场空间巨大,最终的贸易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于进入中国的市场还是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双边合作。因此,短期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也要高度重视,因为TPP毕竟是一个多边的贸易制度建设,而且TPP所涉及的12个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将近40%,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协议规定实施的话,将有近两万宗产品能够实行零关税,所以对我们的外贸还是有一些压力。要抓住机会,加大国内调整产业升级,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使之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种正能量。这是我的基本看法,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发言人,此前有分析称,目前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压力,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另外,刚才我也看到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是最慢的,从中短期来说,哪些因素有可能在经济的新旧动能交替过程当中成为新的动能?谢谢。
盛来运:
关于下行的压力,实际上我刚才回答第一个记者提问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谈到了。我觉得中国现阶段的下行压力主要是来自于两个层面,一个方面是国际层面,因为现在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呈现出一种低增长、低物价、低利率、不平衡,而且振荡加剧的特点,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发达国家通过加快自己的再工业化,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发展中国家经济今年以来普遍在下行,所以市场需求也比较弱,他们的生产成本又比较便宜,在这种情况下,也部分挤占了我们外贸出口的空间,所以进出口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既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又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压力。第二方面下行的压力是来自于国内的结构调整。我们现在正处于结构调整的爬坡过坎的阶段,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程度还是比较大,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需要调整。传统产能要完成去库存、去产能化还需要一个过程,短期来讲对工业肯定会产生下行压力。
第二个问题,今后的增长动力的问题。我想,在中国来讲是不缺增长动力的,虽然工业增速在下滑,但是服务业发展在加快,而且从2012年开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二产以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型,所以服务业成为近期经济稳定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从需求角度来看,尽管投资增速在回落、出口增速在回落,但是我们的消费增长是相对比较稳健的。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物价以后实际增长是10.5%,而且增速是在逐月提高的,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一些行业,旅游、保健、卫生、教育、医疗这些行业增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另外,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这些新的动力在加快孕育成长,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假以时日,中国新动力的成长,再加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转型,一定会推动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注意到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是7.7%,同期的GDP增长是6.9%,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快于GDP增速的,这样的状况也发生了好几个季度了,请问原因主要是什么?谢谢。
盛来运:
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收入总体的增速是超过GDP的,按照你的说法是跑赢GDP,去年以来这个趋势一直在保持。之所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而居民收入还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层次的结构原因,也有一些具体的原因,特别是与中国政府加大惠民生的力度,出台一系列促进收入增长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是有关的。
从结构性因素来讲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在转型,而且人口结构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造成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一些变化,就业比预期的要好,工资率在不断上升,所以城乡居民从劳动报酬得到的收入一直比较坚挺。
政策方面的因素就更多了。从工资性收入角度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9.1%,其中有一块收入是跟政策的推动有很大关系,就是从去年以来,城乡公职人员工资标准有所提高,今年很多地方补发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加薪工资,对工资收入有正向的拉动。
从转移性收入来看,这两年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比较大,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工资标准,增加养老保险的补助,例如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从人均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这些因素带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此外,财产性收入也是有所增长的。对城市来讲,主要是这两年租房市场比较好,前三季度居民的人均出租房屋净收入增长了12.6%。对农村居民来讲,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出租土地的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居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增长了17.1%。与其他因素综合在一起,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达到了10.1%。
另一个推动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家庭经营的收入也是在加快的。对于农村来讲,今年有一些新情况,就是农产品的价格还可以,尤其是生猪价格,从二季度开始在不断上涨,增加了牧业方面的收入,使得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在增加。对于城市来讲,虽然现在小微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家庭经营的市场环境偏紧,但是政府不断提高这类企业的税收起征点。
总之,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还有政府的一系列惠民生政策推动的作用,是多种作用共同的结果。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看到三季度GDP跌破7%,您认为接下来7%以下是否是个常态?另外,“十三五”规划也在制定之中,您认为“十三五”期间的GDP目标在多少区间之内会更加合理?
盛来运:
我想您关注的重点还是怎么看待中国经济的后期走势。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四季度,或者明年,我总的看法是,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运行的态势。为什么这样说呢?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影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现阶段应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均衡。我个人看,现在影响中国经济有三种力量,一种力量是下行压力,刚才我已经谈到了下行压力的两个层面,这个下行压力在短期之内,尤其是中国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会一直存在,只不过力度强弱的问题。
第二种力量是支撑力。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战略机遇期,稳定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支撑力还是比较强的。支撑力来自于什么?首先是来自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跟新技术结合会创造出新的增长动力。第二个支撑力来自于中国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仍然具有后发优势。第三个支撑力来自于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刚才我也谈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基本解决温饱之后,在住和行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消费结构的升级这个势头是不可挡的。我们希望生活过得更美好,对教育、旅游、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是在持续增加的。最近在网上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居民到国外疯狂抢购,而且十一黄金周旅游更是火爆,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消费潜力是比较大的。这三个层面构成了支撑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撑力。
还有一种力量是刚才谈到的新动力。改革红利和创新红利进一步释放,此外,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但是人口素质在提高,人口红利也是很大的。比如现在每年有将近七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构成了中国人才的红利。在这些因素推动下,新经济、新产品、新业态形成一种新的动力,我把这统统归成一种新动力。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运行受这三种力量的支配,即下行压力、支撑力,还有新动力,通过它们力量来决定中国经济的走势。现阶段由于我们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传统产业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大,调整的时候可能感觉到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假以时日,随着新动力的成长,潜力的继续发挥,中国改革继续推进,创新步伐加快,支撑力和新动力交织在一起,会对冲下行压力,所以我觉得中国经济会持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这是四季度包括今后一个时期最可能的运行态势。当然,这是一个过程。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肯定有波折,经济的波动是很正常的,但是稳定运行的大势是不会改变的。谢谢。
路透社记者:
这次我们实施GDP核算的改革,以前是按照累计方法,现在按照分季的方法来核算,这对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同比或者环比速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盛来运:
这次三季度发布了分季度的GDP绝对量和增长速度,这是首次发布。10月初,我国政府正式采纳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这标志着中国由原来的数据发布通用系统GDDS正式过渡到SDDS,这是中国统计的一大进步。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讲,因为有了分季度的GDP数据,我们就很方便地计算环比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对经济分析人士,环比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观察经济短期波动和分析走势的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对我们来讲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核算方法的调整,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整个数据收集体系和数据处理方式的变革。尽管现在我们刚刚公布分季度的核算,实际上准备工作包括方法制度的改革,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今后,我们会按照GDP统一核算的改革要求,尤其是按照公开透明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地夯实GDP核算的基础,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这种改革对季度GDP同比增速的影响不大。因为GDP核算必须要保持口径的可比,虽然制度层面上、方法层面上有些变化,所使用的基础数据在总量上会有一定的变化,但用于计算同比速度的上年同期数也做了同样调整,因此,利用这些基础数据核算出的各季度GDP的绝对额虽然有所变化,而速度则变化不大。
从环比增速来看,是按照季节调整模型去计算的,我们是跟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在西方的核算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了中国的环比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中国的春节、黄金周等等节假日的影响,这个模型会根据最新数据进行自动数据修正。开展季度核算后,可以直接获得当季GDP数据,无需间接计算,分季核算GDP数据质量更高,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当季的经济活动。因此,采用分季核算后,将有利于生产出高质量的GDP环比数据,更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变化。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