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银行近日在上海发布第24期《交银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本期中国财富景气指数为125点,较上期下滑2个百分点。其中,投资意愿指数的略微下滑是造成景气指数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而投资意愿指数呈下滑主要是受到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下行的影响。部分地区限购政策陆续取消对这些地区的小康家庭不动产投资意愿刺激效果并不明显。
从区域看,西部地区财富景气指数本期回落至今年年初水平,其他地区较上期均趋于平稳。
从二级指标看,家庭财务状况指数自2014年以来持续下滑,本期降幅达4个百分点;不动产投资意愿仍居于不景气区间,达近年来最低点(96)。
部分地区小康家庭对预期就业形势的判断大幅下滑
2014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5%,比一季度稍快0.1%,交行上述报告认为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
本期经济景气指数与上期相比保持不变,也从侧面反映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从6月份的消费、工业增加值和投资以及发电量的数据都可以佐证经济的企稳。另外,M1(狭义货币供应量)的8.9%增速也说明企业对现金的需求上升,经济活跃度提高”。
报告称,东部地区近三期经济景气指数持续回升,本期达129;而西部地区经济景气指数回落至今年年初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本期该地区小康家庭对预期就业形势的判断大幅下滑。
预期家庭财务状况指数下滑明显
报告中,本期收入增长指数与上期基本持平,但其子指标之一家庭财务状况指数持续下滑,降幅达4个百分点。
导致家庭财务状况指数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期预期家庭财务状况指数下滑明显,达4个百分点;而现在家庭财务状况指数较上期则略微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悲观的就业形势预期持续影响着小康家庭对于未来的家庭收入预期,使得本期预期家庭收入变化仍呈下滑态势。另一方面,受到5-6月CPI的回升以及预期家庭收入降低两方面的压力,本期小康家庭预期家庭支出变化也处于持续下滑态势。
从区域看,除北部地区本期家庭财务状况指数保持平稳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收入增长指数的另一个子指标投资收益指数与上期持平,其三级指标现在投资收益指数和预期投资收益指数也均无明显波动。报告称,得益于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经济企稳态势和IPO新股上市的刺激,自6月以来沪市持续震荡小涨,沪综指屡创收盘新高,故本期小康家庭对股票投资收益判断涨幅最为明显;此外,收益指数上涨还有基金和贵金属这两类投资产品。
从区域看,西部地区投资收益指数回落年初平均水平;东部、南部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他地区则较上期无明显波动。
预期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下降 部分地区取消限购刺激仍不明显
本期投资意愿指数继续呈下滑态势。从二级指标来看,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也使得小康家庭流动资产的投资意愿指数与上期持平,而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本期则下滑3个百分点,仍处于在不景气区间。报告认为本期投资意愿指数呈下滑趋势主要是受到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下行的影响。
从三级指标来看,本期现在流动资产投资行为指数有略微下滑,达3个百分点;而预期流动资产投资意愿指数无波动。
受股市大盘小涨及股票收益增加的激励,小康家庭选择在未来增加对股票产品的投资比例,报告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股市持较为乐观的预期。
另一方面,债券、外汇、期货等的投资收益的下滑使得小康家庭在未来对大部分流动资产的投资意愿均有一定程度降低。
报告称,流动资产投资意愿指数从区域看,西部地区指数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小康家庭在现在增加流动资产投资方面的意愿明显下滑。
上半年全国楼市延续量价齐跌态势使得本期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继续处于不景气区间,并较上期下降3个百分点至96。预期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下降4个百分点,报告认为其指数持续下滑是导致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
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本期各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涨跌态势。报告称,虽然济南、长春、石家庄等地的限购政策陆续取消,但对北部地区小康家庭不动产投资意愿刺激效果并不明显,本期北部地区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持续下滑,跌破90点。
小康家庭现在和未来的不动产投资意愿均未见明显好转,报告认为侧面反映了国内购房者购房意愿明显放缓,观望情绪加重。
按城市级别,从最新的房产销售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呈现下滑趋势,这一趋势在不同城市级别的小康家庭不动产投资意愿中也有所反映。报告指出,相较前三期相对平稳的水平,核心城市对于不动产投资意愿指数本期首次跌至不景气区间,而非核心城市本期仍处于不景气区间(94),较上期无明显变动。
小康家庭现在和未来增加不动产投资意愿方面,无论是核心还是非核心城市,对现在不动产的投资意愿均保持在负值区间;而对未来不动产的投资意愿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报告总结称,无论从城市类别看,还是从拥有的房产数量看,各类小康家庭对于不动产的投资意愿均呈下降趋势,这无疑反映出他们的购房意愿明显放缓,观望情绪加重。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