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二○一四年第三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4
内容摘要
2014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消费平稳增
长,进出口有所改善,就业形势稳定,投资增速和物价涨幅有所放缓,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7.3%,环比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0%。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
币政策,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物价涨幅有所走低的形势,
在保持定力的同时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
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用调结构的方
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短期流动性
调节工具(SLO)适时适度进行双向调节,创设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
(MLF)操作,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着力引导市场利率,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适当调整宏观审慎政策参数,加大信贷政策支持
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
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
环节。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外汇管
理体制改革。
总体看,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
贷和社会融资平稳增长,贷款结构继续改善,市场利率回落,金融机
构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有一定程度缓解。
2014 年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同比增长12.9%。人民币贷
款余额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7.7 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 亿
元。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前三季度社会融
资规模为12.84 万亿元。9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
利率为6.97%,比上月下降0.12 个百分点,比上年12 月份下降0.23
个百分点。9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25 元,比6 月
末升值3 个基点。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中国经济也
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需要从
经济发展规律和新常态视角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房地产市场调
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
响,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宏观政策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完善,中国经济中长期
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
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
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显紧迫。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
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既保持定
力又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
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
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数量、
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政策
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盘
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同时,寓改革于调控
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
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
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
成本。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
风险的底线。
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这
一进程仍未完成。我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
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需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新常态视角观察和分析
中国的经济运行。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
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中长期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打造出中国经济
的升级版。中国经济体量较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市场空间广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
强。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动力有所放缓的同时,移动
互联、电子信息、网络销售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科技服
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40%左右的较高水平,
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经济运行呈现出典型的结构调整期特征。宏观
政策调控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经验更加丰富,在区间管理的框架下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短期需求调节与加快推出的一系列促
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相互配合,有利于对经济增长形成
支撑。受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
减少等因素影响,增长的就业弹性提高,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居民收
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2014 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
调查显示,当期收入感受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均较上季提高0.9
个百分点,当期就业感受指数较上季提高0.6 个百分点,未来就业预
期指数较上季提高了0.4 个百分点。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继续呈
现分化态势,但总体仍处在温和复苏轨道,外需环境大体稳定。
当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少。近年来虽然经
济形势复杂多变,但一些老问题、老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内生增长动
力尚待增强,增长对债务和投资的依赖过高等矛盾突出,同时资源环
境的过度承载和约束也更加凸显。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
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一些地区为追求增
长高耗能产业等又有抬头。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
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
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
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从全球范围看,各经济体宏观政策出现分化,
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加快,可能对全球资本流动和资金成本产
生较大影响。这些都增大了宏观政策面临的挑战和实施的难度。总体
看,面对内外部的复杂形势,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
显紧迫,需要统筹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和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之间的次
序和相互协调配合,既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并从发
展战略角度对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谋划,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运行
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价格涨幅放缓,形势较为稳定。当前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国内经
济调整有所加快,一些领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尤其是受供给增加、
美元走升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均有抑制价格上
行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2014 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
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提高1.9 个百分点。当然,受供给面变
化,劳动力、服务业价格存在潜在上行压力等因素影响,物价对需求
扩张仍是比较敏感的。还应注意到的是,经过前期较快上涨,物价绝
对水平不低,不少国内商品价格已高于外部,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仍较
强,物价预期还不很稳定。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未来
物价预期指数仍有所上升。需要密切关注未来影响价格走势的供求动
态变化。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
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
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灵活
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
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寓改革于调控
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
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
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宏观审慎政
策框架,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
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
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
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水平,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做好各时点的流动
性安排,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
平。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
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
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
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落实好“定向降准”的相关措施,发挥好信贷
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组织、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探索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更
好地盘活现有信贷存量,增加存量信贷资金对小微企业的投入。进一
步发挥金融职能,继续做好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改革发展的金融服
务工作,加大对科技、文化、信息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
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进一步加大
对扶贫、就业、助学、少数民族、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民生”领
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保证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严
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产能过剩
矛盾化解。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机制,不断提升对节能环保、循环经
济、防治大气污染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相关领域技术改造等
方面的信贷支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对保障性安居工
程建设的金融服务,继续支持居民家庭合理的住房消费,坚决抑制投
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支持棚户区改造。
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清理不合理金
融服务收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加大改革和结构
调整力度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
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
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
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
场化定价范围。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贷款
基础利率(LPR),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建立健全中央银行
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
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
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
展外汇市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
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
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
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
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
作用。加强市场基础性建设,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
投融资市场。推动市场创新,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更好地满足
投资者需求。继续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为培育有
效的收益率曲线夯实基础。培育多元化的参与主体,继续推动金融市
场、金融产品、投资者和融资中介多元化发展,强化市场化约束和风
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市
场监管,充分发挥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监管协
调,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安全高效
运行和规范发展。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
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
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
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扎实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
改革,探索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的可持续模式,提升“三农”和
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
革,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
分类核算;科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健全治理结构,完善财税扶持政
策,构建符合中国特色、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可持续运营的政
策性金融机构及其政策环境。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进一步发挥开
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的功能和作用。继续推动
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在加强监管前提下,鼓励各类型金融机构
和金融服务组织、中介机构有序发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竞
争的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标准和制度,促进公平竞
争,加强行业自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
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六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
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
控和风险管理。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
发展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防范。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偿债能力的跟
踪监测,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探索以市场化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
题。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继续加强对地方融
资平台债务、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企业互保联保等风险领域的监测分
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方面做好各种情景下的
应对预案。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交
叉性、跨市场金融产品的风险监测和监管协调,促进各类金融市场、
各类金融工具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金融综合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机
制。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采取综
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