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周小川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言,以下为实录: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是如何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也就是从这个概念上讲一讲我的理解。然后我就可以回应一下中国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怎样的情况,目前实施的情况如何。
我首先要说,在金融危机时期,当美国、日本、欧元区都是开始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局势发生的变化,变成了什么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低通胀,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通缩。
另外从金融危机当中走出来实现经济复苏也是存在一些挑战,所以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非常规货币政策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利率变成零利率、零下界。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考虑去依赖这些非常规的、定量的货币政策,将流动性注入到经济当中,由多种方式来实现量化宽松,零下界是其中的一个工具。
另外一个办法,即便是你采用了量宽政策,量宽还是不够。你是希望市场参与者能够有长期的预期,就是希望预期希望这样的政策持续两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当时采用了市场的前瞻性的指引,也就是预期一下未来两到三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但是这也会造成很大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大家在怀疑,一个银行家是不是真的知道一年、两年后会发生什么情况,究竟局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不管怎么样,这是我自己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解。
讲到中国,中国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来度过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中国的局势是跟美国、日本欧元区是很不一样的。基本上来讲,中国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太多程度上是一个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中国也有一些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经验。
第一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2002年到2008年,也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2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开始出现了非常高的经常账目的盈余,这样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那个时候,中国人民银行感觉到传统的常规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并不是那么好,因此人民银行需要依靠使用市场流动性的定量的稳定。
所以在那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通常是更多地去使用我刚才说的量化、定量的对冲来实现市场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包括外汇改革、汇率制度的改革,还有贸易投资的放开,逐步地是进一步减少了经常账户的顺差。从GDP的10%,现在顺差已经降到了GDP的2%,所以逐步地是退出了那个时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还有一个非常规货币政策,在我看来是为了应对这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在2008年年底到2009年,一直持续到2010年初,在这个时期我们中国是实施了经济刺激政策。在那个时候货币政策连同财政政策,一起来实施这种扩张型的效果,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更快地实现经济的复苏,也就是要快于正常的速度来实现经济复苏。
当然,经济刺激的量还是非常庞大的,所以从量来讲是有点非常规的。但是这个概念并不是非常规的,因为人们就在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该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逆周期的效果,所以这还是常规的政策概念。但是这个措施是属于非常规的措施,所以现在中国是经历了这两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的阶段,我觉得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我看来还是属于常规的货币政策,我们是这样说的。
我们从常规的货币政策回到了正常的货币政策,但是常态已经并不是过去的常态了,而是新常态了,所以这跟传统的老的常态还是不太一样的。一方面我们实现了利率的自由化,现在已经改革了金融市场,就跟李稻葵介绍的我们在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化。就是中国货币政策越来越多地要单单量化宽松还不够去依赖一系列的,包括物价机制、定量的政策工具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是一些常规的货币政策的方法来实施货币政策的。
讲到我们下一步的举措,在我们看来我们是非常谨慎地在关注和追踪全球经济走势,包括我们看到通货膨胀在下降, 大宗商品价格在下跌,中国经济增长也在有所放缓。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在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谨慎、警惕看一下通货膨胀趋势是不是会继续持续下去,是不是会出现这种通货紧缩的情况,还是不会。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