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2015年中国的经济前景有什么预测?
我们预期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达7.2%或高于市场预期,而中国政府的目标则为7%。我们认为中国当局不会为了取得较预期佳的数字而实施大型的刺激经济措施,而是继续采用一些具针对性的手段,包括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及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PSL)等来达到目的。此外,鉴于发改委加快项目的批核,预期财政政策亦可提供一些支持。例如自10月中以来,发改委已批核16个新的铁路项目及5个机场项目,涉及总额6,930亿元人民币。
另外,我们亦认为一旦9月底公布的房地产市场刺激措施能有效稳定房地产市场,消费及投资便会随之而复苏。
中国经济未来的最佳增长前景有哪些方面?
我们相信,中国的新经济模式可以带来极佳的增长前景。“新经济”是指一些依赖科技与技术人员的工业。这些工业通常是由产品创新及新业务模式所推动,与依赖资本及低技术人口的旧经济模式不同,而旧经济正面对产能过剩及高杠杆等问题。明显可见,中国的经济正经历结构性改变。去年,第三产业(服务、零售销售)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46%)首次高于第二产业(制造及建设)(44%)。预料第三产业的增长应该会继续高于第一及第二产业。整体而言,新经济产业符合中国政府鼓励经济转型的发展重点,并有助企业在价值链中向上移以及促进创新。我们相信短期内中国政府不会推出一些支持旧经济的措施,亦不会扭转现时的基本趋势,唯一例外的可能是国企改革。
我们的投资组合中约75%是投资于新经济模式的企业,并集中于环保与新能源、医疗保健、消费与新生活方式以及信息科技创新的产业。旧经济投资方面,我们倾向一些已采纳技术创新或在业务模式中结合价值链升级的传统工业。
对货币政策有什么预期?
如上所述,我们预期中国政府会继续有针对性地放寛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所需要的支持。我们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更积极采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定向降准、常设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来达到放宽货币政策的目的。当然,传统的降息、降准仍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调控工具。
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国的金融业是否仍有投资机会?
自2013年11月举行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加快了市场改革的步伐,先后针对财政预算和税制实施了新法例,以及修订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措施,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与此同时,社会融资总量持续下降,反映了由于监管趋紧,影子银行或表外融资活动迅速收缩。今年10月,中国的信托贷款减少了215亿元人民币,是连续第四个月下降,银行承兑汇票则减少了2,413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这个情况在控制范围内,而中央政府在控制影子银行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并不认为目前的形势会对中国经济构成任何系统性的风险。
就中国的金融业而言,我们最为看好券商及房地产开发商。我们相信传统券商业务已走出低潮,而保证金融资及自营交易等板块已开始展现强势。与此同时,金融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券商是当中最大的得益者。除了“沪港通”开通及A股首次公开发行重启以外,无风险溢价的下降亦会为股票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
如上所述,我们相信于9月底宣布的房地产市场刺激措施及定向货币宽松将有助稳定房地产市场。
您对中国股票的盈利增长、估值以及投资机会有什么看法?
如上所述,我们对于中国“新经济”的盈利增长前景及投资机会非常乐观。我们相信与“新经济”相关的股票将会继续跑赢大市并成为长线的赢家。
你认为沪港通会不会带来大量境外资金?你认为短期内会出现新一轮广泛的金融改革吗?
除了加快财政改革,我们留意到金融改革方面亦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例如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以及成功推出沪港通机制。我们预期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会继续取得进展,沪港通的推出只是中国开放国内市场过程中的其中一步,我们相信该计划的规模与深度最终会扩大以包括深圳及增加交易配额。随着中国市场因实施沪港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RQFII)而逐步开放,境外投资者有更多渠道涉足中国股票市场。加上我们预期A股会获纳入MSCI指数,将驱使海外投资者大大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投资比重。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