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记者 楚贵峰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如何突破传统住宅业务的“天花板”?
10月23日,在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万科·幸福家(窦店)社区养老中心,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养老产业是万科正在发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于窦店养老中心,我给它打70-80分。”对于该项目的盈利前景,毛大庆介绍说,这是万科在北京的第一个养老项目,预期开业第一年的EBITDA利润率(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三到四年为4%-5% 。
在亿翰智库研究总监张化东看来,该项目只是万科的一个试验型产品。“养老与地产是两个概念,应分别由各自的专业团队去做。”
“如果按照地产的思路去做养老,很难做下去。”张化东介绍说,目前一些企业按照重资产模式去做养老行业,往往收益率达不到要求。而轻资产运营的策略是,企业把开发与养老分开,专门辟出一块业务去做养老服务,比如引入第三方机构,或安排旗下的物业去做,并引入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锁定社区养老
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成立于1984年的万科恰好三十而立。对于公司未来10年的定位,万科总裁郁亮给出的答案是,做城市配套服务商。
如果用一个通俗的词来诠释郁亮所说的“配套”,那就是“五菜一汤”。所谓“汤”,是指菜市场,五道“菜”则分别是指第五食堂、社区医院、洗衣店、药店和银行。
据毛大庆介绍,此次万科推出的“万科·幸福家”养老品牌,是公司在城市配套服务商道路上做出的又一尝试。
此前,万科曾在杭州良渚文化村试点高端养老地产——随园嘉树项目,在青岛打造全租式养老项目——万科怡园公寓。毛大庆表示,与这两个项目不同,万科·幸福家(窦店)社区养老中心瞄准的是社区化养老。
所谓社区化养老,即万科在传统住宅项目中拿出一幢楼来做养老,将护理型养老机构安置在社区中,提供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同时,社区养老中心作为城市配套的组成部分,服务于社会养老。
“我们用4%的养老设施,辐射96%的居家、社区养老需求。”北京万科副总经理刘小冰介绍说,这种模式既可让老人不脱离熟悉的生活圈子,不脱离子女的探望和照顾,打造“一碗汤的距离”,又可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配套资源,进行适老化设计及整合,满足社区养老的配套要求。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认为,万科提出养老社区化、家庭化理念,一是符合政策导向,二是契合老人的需求。
李红兵介绍说,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421”家庭不断增加,北京已进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社会需求倒逼养老服务转型升级。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人在机构养老。
2013年,北京又推出另一项措施:今后新建居住区将按规定配套建设养老机构,并将此列入土地出让合同。开发商违反这一规定的,将无法获得开发所需的土地。
毛大庆说,万科的社区养老模式将在以后的项目进行批量复制,实现规模化。目前,北京万科已初步选定10个项目进行社区养老布局,其中北京8个项目分布在东、南、西、北,形成一个服务网络,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可提供近3000张床位。未来,万科计划在每个新项目都配置一个社区养老中心。
据万科方面介绍,上述10个项目分别是:北京房山的幸福汇、长阳半岛和中央城项目,昌平区金域国际和七里渠项目,通州区公园里项目,大兴区万科天地项目,顺义区高丽营项目以及位于河北省香河县和秦皇岛的两个项目。
突破盈利瓶颈
说到养老产业,多位业内人士用八个字来概括:市场巨大、盈利困难。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仅在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方面的潜在市场规模即超过4500亿元,创造的养老服务就业岗位将超过500万个。这也意味着,社会资本在这个市场将大有可为。
“做养老就是做慈善”,对于这个观点,毛大庆并不完全同意。他说:“作为企业,只有在养老产业适度盈利,才能持续地做下去,前提则是给老人提供需要的服务。”
对于万科·幸福家(窦店)社区养老中心,万科将客群定位为中端人群。毛大庆称,因为万科的住宅客户是“刚需”。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共有315张床位,预计将配备30-40名服务人员。基础费用包括床位费+介护费+餐饮费等,按照不需要护理到需要中度护理,每人每月收费为4000元-8000元。
“这是万科的一个测试项目,只要不亏损就行。”对于盈利前景,毛大庆介绍说,预期开业第一年的EBITDA利润率为2%,三到四年为4%-5% 。
张化东认为,万科的社区养老项目属于一个试验型产品。“这种项目前期投入较大,不是谁都能做的。”换句话说,只有像万科这样的大型房企才能做,因为单一养老项目与万科本身的体量相比,占比很小。
“解决养老产业的盈利难,采用轻资产运营是一种更好的思路。”张化东说,重资产持有的弊端是前期投入过大,而轻资产运营则是企业专门辟出一块业务去做养老服务,或引进第三方机构,或安排旗下的物业去做养老业务,并与金融机构合作。
张化东的观点是,养老与地产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没必要放在一起去做。“做养老产业必须要有专业团队。如果单纯按照地产模式去做则很难做下去,因为地价你没法解决,所以收益率达不到要求。”
“单纯依靠养老项目的租金或是卖服务,要挣到钱的可能性为零。”日本市浦设计北京事务所所长闫英俊表示,企业可以靠多元化来维持养老项目的运营。
据其介绍,日本197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当时有一些开发商在郊区圈地做养老项目,这与中国现在的情形很相似。时至今日,很多项目已难以为继,能撑下来的只有少数几家开发商。“有的开发商主营业务是普通住宅,它把养老项目作为住宅的一个增值服务,如果你购买了我的房子,将来老了即可享受到养老服务,那么房子就会大卖。当它的养老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形成连锁,或输出养老管理服务,成为一个新的盈利点。”
由此看来,万科的思路倒是与日本房企的操作手法有些相似。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