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m Steiner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联合主办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评估报告初步结果介绍会于11月9日在北京举行。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Achim Steiner出席会议并致辞。
该评估的目标是通过评估北京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与中国国内其他城市和国际上其它国家城市分享成果经验和教训。这是北京在长期与空气污染战斗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报告。
联合国环境署组织清华大学和国际专家对北京市空气污染措施中针对重要污染来源如能源结构、车辆和其他源的治理措施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揭示出1998-2013期间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空气污染治理过程。北京市环保局为此次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报告介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北京市空气质量出现恶化趋势。1998年至2013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增长了70%、303%和76%。评估结果表明,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治理措施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市CO和SO2的年均浓度已经能够稳定达到现行中国国家标准(NAAQS)规定的浓度限值4mg/m3和60μg/m3,NO2和PM10的年均浓度也已接近中国国家标准(NAAQS)规定的浓度限值40μg/m3和70μg/m3。然而,PM10和PM2.5要达到中国国家标准限值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具体可分为燃煤电厂减排、燃煤锅炉减排、平房区居民采暖改造减排、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等。
201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9.5μg/m3,超出国家标准156%。NO2和PM10则分别超标40%和54%。在北京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三分之一,其余来自本地排放污染源。受季节影响,区域传输的贡献可达PM2.5来源一半以上。本地污染源包括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施工扬尘,以及其他排放。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