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金融 > 网贷

野蛮生长的P2P江湖

时间:2014-09-06 17:14:28  来源:新理财杂志  作者: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P2P平台总数已经接近1200家,用户合计累计为63万人。目前已有136家P2P平台跑路,占1200家行业平台总数的11.3%,其中仅2014年上半年倒闭和跑路的平台就有61家。
2014年以来,P2P行业火爆异常,越来越多的精英、草根、巨贾、骗子开始涌入这个正在“井喷”的市场。
 
井喷”原动力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执行秘书长兼华尔街分会秘书长蔡凯龙接受新理财采访时指出,目前P2P行业参与者绝大多数是普通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这些群体具有基数大、金额小、风险高、成本高等特点,传统银行因为没有高效率、低成本的转移风险的方法,一般都覆盖不到或服务不好此类群体,造成了国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除了银行存款储蓄外,民间资本缺乏便捷、灵活、安全的投资渠道。金融供需极不平衡,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最佳配置,P2P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
然而,在巨大的发展商机面前,一些非理性力量的涌入,也助推了P2P行业异常火爆的局面。国际注册风险管理师(FRM)、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专家、咨询中心总经理关晶奇指出,P2P行业对于高收益的渲染,让一大批对金融并不了解的公众将其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渠道,将银行存款搬到P2P平台上面;职业的P2P“黄牛党”的存在,也导致成交量暴涨,这跟股市中的职业炒家所起作用类似;P2P行业暂时没有准入门槛,进入退出都较易,也导致很多以前属于灰色地带的民间资本大肆进入。
 
P2P江湖环境
从创新性的角度来看,关晶奇认为,目前国内P2P已经表现出平台创业时,看中的并不是中介费收入,而是流经手头的大笔资金。
“虽然P2P行业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在法理上已经明确,但在实践中时有越界。例如平台为自己提供自担保,发布虚假标的,以公司法人、股东或高管名义融资,然后再放贷出去,这些都容易产生‘资金池’。一旦产生‘资金池’,P2P模式就存在被滥用的可能。”关晶奇说。
另一方面,平台的多样化让投资者很难鉴别出哪些平台是优质可靠的,哪些是披着P2P外衣在做非法集资的勾当,最终导致大批投资者血本无归,无处追偿。
关晶奇说,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问题,几乎所有的P2P平台在彰显自身风控水平之时,都是花更多的篇幅来说明通过何种手段来让风险不爆发,而几乎很少提及若风险转化为损失时,该平台是否有足额的准备金乃至资本来吸收损失,保护投资者。P2P平台主要人员跑路后,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导致每一个倒闭的平台背后都是一段段难于言表的血泪史。
“此外,尽管2013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去年12月央行也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表示中国将允许开设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但该领域权威机构的缺乏将直接导致很难对资金借入方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道德风险,即信用优良的借入方不愿承担高利率而远离平台,剩下的都是在其他领域无法获取到资金的信用欠佳者。”关晶奇表示。
 
模式展望
大体来看,国内P2P行业可以分为4种类型:一是海归派,它们大多学习海外纯平台中介模式,发展线上业务,在国内以拍拍贷、点融网为代表;二是本土派,结合国内国情,大力发展线下的风控和营销,做到线上线下并重,O2O的结合,同时针对国人投资无风险偏好提供担保,不仅成为交易的信息和资金中介,也成了风险的中介;三是纯线下+债权转让+连锁经营,如兴业信贷,注重打造区域性小而精的机构联盟模式;四是创新派,比如陆金所和有利网,利用P2P平台,一端对接普通投资者,一端对接创新类的金融产品。陆金所是平安担保产品打包重组降低门槛营销,有利网是把大批小贷信贷资产打包成理财产品对外销售。
 
风险无处不在
P2P行业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物,也是金融风险的高发地带。随着越来越多P2P平台的成立,以及“P2P大洗牌时代”的临近,P2P平台之间的核心竞争已经从流量和用户体验转变成了风控能力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比拼。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执行秘书长兼华尔街分会秘书长蔡凯龙坦言,目前国内P2P平台最让人操心的问题是怎样拉来借款项目、如何控制风险和怎么降低坏账率。
“中国的P2P在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防范风险时的效率和成本是有优势的,但是在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和营运风险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国内P2P行业毕竟还太年轻,还没有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因此在风控经验和人才储备上,都应该多向传统金融机构及西方发达国家P2P行业学习。”蔡凯龙说。
关晶奇举例称,西方成熟的P2P公司,如Kiva等,通常只做通道,不做担保,用透明的信息系统使借贷双方充分了解,从而完成交易。关晶奇介绍,Kiva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作,而自己则负责吸引资金借出方。“Kiva通常会选择至少有2~3年运营经验的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并发展为合作伙伴,鼓励偿还贷款,并对不还款人进行责任追究。Kiva平台的贷款利率较低,且依靠捐赠来运营,强化合作伙伴对其依赖程度。在信息公开方面,Kiva平台其通过视频等手段,方便资金借出方了解到资金借入方的资金用途和效果。”关晶奇说。
而国内的P2P公司防范风险的最常用手段却是担保。大体来看,目前国内P2P平台的担保机制可粗略分为3种:
第一种是由平台自有资金提供担保。这种模式下,P2P平台上借、贷两端流动的资金实际上远远大于平台的自有资金,根本无法为出资人资金提供担保,所谓“平台担保”的说法往往只能沦为诱人的噱头。
第二种是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这种担保模式的风险在于投资者对第三方担保公司的资产、资质等基本情况往往难以知情,无法知道所谓的第三方担保公司究竟有何“本领”能够对平台上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提供担保。据了解,目前一些第三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跑路概率甚至比P2P平台还高。
第三种担保方式是由平台设立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由平台向贷款方收取而得,占交易金额的1%到3%不等。当还款风险准备金不足以覆盖全部坏账时,投资者的损失依然无处索偿。
此外,中国的P2P出资方往往无法知道资金使用方的情况,甚至很多收益率超高的P2P项目只是平台为自己聚拢“资金池”而虚构出的标的。
从人才储备的角度来看,关晶奇指出,国外P2P公司的风控人员年龄普遍在40~45岁左右,大多有在银行工作20年以上的基层经历,他们已经看过无数的申请书,经验非常丰富。
“反观国内,风控行业有个群,叫‘风控人才集中营’,里面聚集了业内将近900个风控人员,其中有600多人来自P2P行业,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关晶奇指出,“这些人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毫无风险管理经验,只能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检查一下企业的营业执照是不是真的、去工商那里看看企业有没有注册等等,无法做实质性的风险评估。”
另外,中国P2P行业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投资者教育缺失,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P2P产品的利率与期限,而不去关注投资风险本身。“中国的银行、信托等都不断提醒投资者,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P2P平台却往往不仅没有这样的提示,还总是宣传收益率有多高、担保体系有多好。然而,事实上银行、信托等的风险比P2P的风险要小得多。”关晶奇说,Kiva平台的投资者只有一万多个,但已经做了几百笔交易,说明每个人已经在上面做了几百笔交易,投资者经验很丰富。中国的情况是,无数的人都在一个平台上,但每个人可能只做几笔交易。
关晶奇坦言,“P2P行业本身没有问题,如果P2P平台像婚庆网站一样,只负责双方见面,提供见面场所,不保证双方必定结婚,不担保婚后双方不离婚,那样的话风险会小很多。”
关晶奇建议P2P平台应从五方面做好风控工作:一是从源头把控风险,把尽职调查作为重中之重;二是优选风控人员,对风控人员最低从业年限和资质进行要求;三是注重积累客户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手段加强对客户行为的分析和预测;四是强化产品创新,如要求在当地有一定公信力的人员为其提供信用和资产担保,并可考虑以优惠利率刺激这种行为;五是控制单体标的额度,使大数法则的威力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平台的抗风险能力。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qrcode_for_gh_4406b8fb1ed7_258 0.5m.jpg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 新华社:去库存不能靠“打鸡血”一蹴而就
· 中央深改组会议:关键性改革举措要抓紧推出
· 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蔡英文讲话没有明确承
· 今年一季度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额同比下降11.
·国务院任命张涛为央行副行长
聚焦
网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