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机构

姜建清:商业银行若不及时变革 在金融体系中份额与影响力将不断削弱

时间:2014-11-22 11:13:08  来源:  作者:

 姜建清.jpg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11月22日“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上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年的金麒麟论坛。围绕论坛主题,我想从一个银行从业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新的思考。
  一、理解“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大家已经讨论得比较多了,在刚刚结束的APEC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屋建瓴地对新常态做出了精辟概括。我今天主要想谈谈对银行新常态的理解。
  我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种“新常态”。这个“新”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银行的增长有些慢下来了。以工商银行为例,2006年完成股改上市后的五、六年间,我们的净利润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30%左右,总资产增速在15%左右,完成了一轮跨跃式的增长。而近两年,我们的净利润大约每年增长10%多一点,总资产每年增长8%左右。整个银行业大致也是这个趋势。当然,我们说的“慢”主要是和自己比,放眼全球,中国银行业的成长性仍然处于中上游水平,而且增长趋势更为稳健。
  从更深层次看,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意味着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商业银行已经告别了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实现业绩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资本回报也有所下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通过核心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更加均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直面“新挑战”
  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经营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和复杂的改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银行可能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其中一些甚至是生存挑战。我认为,需要格外关注 以下四大挑战:
  一是来自于宏观经济转型的挑战。经济“三期叠加”,同时也伴随着银行经营风险在部分行业、部分区域的逐步暴露。近年来,银行业务增速的明显放缓和信贷资产质量的下行趋势,都与经济转型中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有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总体风险可控,但未来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同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与能力的差异,那些过分关注当前利益与短期效益的银行,将在经济大调整中面临更大的风险压力。
  二是来自于金融市场变化的挑战。也就是商业银行一直都非常关注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2012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显著加快,现在只剩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挤压银行利差空间,利差的持续收窄将是长期趋势。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入,金融脱媒化趋势也进入加速期,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绕开银行,直接进入金融体系。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投融资结构的多元化,使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给银行的存款基础带来了较大冲击,抬高了资金成本。面对这种新的趋势,商业银行如果不及时变革,在金融体系中的份额与影响力将会不断受到削弱。
  三是来自于监管收紧的挑战。这是个全球大趋势。随着巴塞尔协议III在全球范围的全面实施,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外市场都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而且还会有更多中资银行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新的监管规则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资本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同时还要满足更为严格的流动性监管要求。这些变化将对银行的经营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在持续的资本金压力下,银行必须探索低资本消耗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而更加科学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则要求银行在金融创新中更加注重全面风险管理,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目前国内一个值得关注的监管新规是即将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从国外经验看,存款保险制度短期内可能会带来存款市场的一定波动,但从长期看,应该有利于引导银行培育稳健经营理念。未来,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将真正成为银行吸引客户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四是来自于技术创新的挑战。最近,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话题讨论得比较多,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我今天不再多说,这里主要强调两个观点:第一个是要认清,真正的挑战并不的来自于某个或某些跨界竞争者,而是在于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所以要以开放、合作、创新、进取的心态,去积极拥抱这个新的时代。第二个观点是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动向,顺应趋势,打造、巩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把握“新机遇”
  变革的时代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有直面挑战的勇气,也要有把握机遇的智慧。随着各项重大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我国宏观经济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正在等待我们去发掘。
  首先是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业务机遇,促进内涵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在给银行传统业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银行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比如在解决过剩产能过程中,银行要做的不仅是控制信贷投放和处置不良资产,更应该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技术革新、过剩产能走出去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伴随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对于经济运行整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生产、现代服务业有望进入黄金发展期。中国银行业要通过国际经验借鉴、产品服务创新等各种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研究和服务力度,实现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持与引导,同时实现自身业务内容的丰富与盈利结构的优化。
  二是要抓住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带来的金融需求多元化机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广大居民将越来越多地从国家经济发展中直接受益。伴随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的金融需求将更趋多元化。比如,财富增长将带来更多理财需求。近年来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新亮点。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财富管理业务有望在更加规范化的同时,迎来新一轮强劲发展期。商业银行如果能够抓住其中的业务机遇,可以减轻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为持续发展找到新动力。再比如,居民收入增长还将有力刺激消费需求,为银行的消费金融拓展带来广阔空间。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目前中国居民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且也能为银行自身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要抓住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随着全球影响力的迅速上升,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近期中央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新战略,这是中国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挑战、主动融入世界、承担全球性大国重任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受此鼓舞,我国企业和居民“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将更加频繁,各类跨境贸易、跨境投资活动将更趋活跃。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望进入加速发展期,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将达到空前水平。对于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在这个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业务机会和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于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国际化基础较好的大型银行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发展,为客户提供多币种、跨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实现跨境投资和经营目标。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本币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影响。
  四、引领“新时代”
  无论是把握发展机遇,还是应对经营挑战,最终还是要依靠银行苦练内功,提高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继续引领时代发展。对此,我强调三点。一是银行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原则与方向。只有扎根实体经济,把握实体经济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才能建立稳固的发展基础,实现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依靠创新实现转型发展。新常态下银行必须突破不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旧思想、旧制度、旧模式,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推进产品服务、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实现客户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质的提升。三是必须有效管理风险。新常态下的银行经营必然涉及众多新市场、新客户、新产品,其中既蕴含丰厚的收益前景,也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风险。对银行而言,只有有效管控住风险,才能品尝创新发展的果实。当然,新常态下的银行风险管理本身也需要突破陈规,锐意创新。
  最后,我诚挚地希望大家都能够用勇气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迎接更好的时代!
  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银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