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机构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考验50大银行的弹性

时间:2014-12-02 16:32:27  来源:全球金融网  作者:蓉金
bp.jpg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未来两年内中国50大银行维持良好利润和适当资产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对50大银行表现造成最大冲击的因素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急剧、持续下滑。标准普尔12月2日发布的报告《中国信用观察:房地产市场低迷可能成为50大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如是表示。
 
标准普尔资深董事廖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中国50大银行第二波信贷损失可能正在累积。虽然银行的利润率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但贷款质量持续下降,资本水平也依旧承压。”
 
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制造行业也可能迎来由政策驱动的行业整合,以及金融自由化的推进,未来两年内50大银行的信用质量可能进一步分化。大型银行较强的资本、融资和流动性实力,使得它们在抵御经济放缓和房地产市场低迷时拥有更稳健的基础。另一方面,多数区域性银行和部分全国性银行可能遭遇更为严重的信贷损失,资本状况也可能进一步变弱。其中部分银行由于信贷增长不减,以及对银行间融资的依赖越来越重,融资和流动性状况可能显著恶化。
 
廖强表示:“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在我们对国内银行信贷损失的基准情景假设中,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低迷构成主要风险。第一,国内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贷款的直接信贷敞口实际远高于财报公布的数据。第二,我们估算中国30%-40%的公司贷款以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第三,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比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
 
激进但未做好准备的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小且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利基市场地位的银行,受到的冲击可能最大。若这些激进的银行杠杆率过高或缺乏成熟的风险管理,当市场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时,它们很有可能猝不及防。
 
但鉴于50大银行的财务状况,以及中国政府具备的财政和政策灵活性,发生全面的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标准普尔认为,针对单个银行的突发流动性危机,中国政策制定者拥有足够的应对工具。
 
该报告为“中国信用观察”系列报告之一,该系列报告分析中国大型公司和银行、重要行业、地方政府和结构性融资的信用状况。本报告分析驱动中国50大银行(以资产计)信用状况变化的主要因素。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银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