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机构

邮储银行IPO:“大行蝶变”?

时间:2015-03-10 15:22:22  来源:  作者:

 来源于 企业观察报    作者 高玉伟 (作者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稳健的银行业经营,为目前邮储银行推动上市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 CFP / 供图

  羊年伊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邮储银行)酝酿2016年IPO重磅消息砸出。

  据《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邮储银行IPO的规模在100亿—250亿美元之间,目前正与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蚂蚁金服、一些美国私募基金,和亚洲主权财富基金就售少数股份进行谈判,其融资规模在100亿—250亿美元之间。如果邮储银行融资规模达到这一估计区间的上限,将相当于去年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企业最大的IPO案例之一。

  作为我国六大商业银行之一且唯一未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4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净利润达296.7亿元。

  那么,借鉴工、农、中、建、交等大行上市的经验教训,邮储银行上市能否讲好“大行蝶变”的故事,能否顺利上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遭遇转型压力

  邮储银行上市面临的环境变化不容小觑。与10年前或5年前其他大行上市时相比,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已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影响银行业利润增速。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不以GDP论英雄,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过去37年,年均9.8%的增速难以持续。2012年1月,邮储银行完成股改,启动上市历程,而中国经济增速从这一年开始连续三年低于7.8%。

  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更趋平衡,增大传统银行业的转型压力。目前,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大发展的后工业化时代即将来临。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一味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持续,大规模投资只能短期内将经济拉出泥潭,却使原本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因此,传统银行业以大企业、大工业和重点投资项目为主的业务模式面临挑战。

  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走向深入,考验银行定价和风控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市场基准利率水平、业务性质、客户资质等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使定价水平更加真实地反映业务实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倒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新定价方式和定价策略,不断提高市场化条件下的定价能力。受利率浮动范围加大和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提升等因素影响,银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借势深改东风

  “大树底下好乘凉。”邮储银行上市借改革东风顺势而为。众所周知,随着沪港间联系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 银行业总体上保持稳健运行,相关改革稳步推进。

  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7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9%;总负债16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

  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稳健的银行业经营,为目前邮储银行推动上市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进行,银行业也将迎来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很显然,经济结构转型,蕴藏金融新需求。我国正在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逐步促进东中西部、城乡之间、落后地区等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服务业、农业、战略性新兴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将快速增加。

  就邮储银行来看,截至2013年底,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超过3.97万个,是国内网点最多的银行。其中,2.83万个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占网点总数的71.28%。这为其抓住“新四化”机遇、在更大范围内服务更广客户群提供了比较优势。

  此外,银行间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源自各家银行的动态比较优势,将构成未来市场化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盈利模式趋同或相近。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同银行在资金成本、目标客户、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将日趋明显,大型银行向综合金融集团迈进,股份制银行突出自身发展特色,而中小银行将可能向区域银行、社区银行转型。

  和其他几家国有大行相比,邮储银行最大的特色在于接近农村和农民,主要表现为农村网点和农村存款多,农村贷款及小额贷款很多。最大的特色也有望成为邮储银行最大的优势,为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提供了基础条件。邮储银行成立较晚,在公司业务上发展滞后,贷存比仅为20%左右。这也使得邮储银行存款较多,在同业拆借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将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由于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银行在创新时摆脱了原有的各种束缚,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多元化的证券化资产等创新业务呼之欲出。在保证稳健经营的基础上,银行有条件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与服务,客观上增强了银行创新的动力。同时,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金融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工具。

  需学会在阳光下舞蹈

  如何学会“在阳光下舞蹈”?从其他国有大行上市之路来看,面对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甚至质疑,如何确保银行成功上市固然非常重要,但在银行上市之后,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保障股东权益同样重要。

  笔者认为,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核心理念至关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过度虚拟化可能会损害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国民福利的持续提升。未来银行应提高辨别市场机会的能力,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也应响应国家战略,担当社会责任,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三农”、小微企业、水利、环保等国民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领域的金融支持。

  同时,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的能力不容忽视。历史经验表明,各国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往往会从专业化和综合化两个维度入手。在资本市场主导资金配置的英、美等国,商业银行总体更趋于专业化经营;在银行主导资金配置的德、日等国,商业银行更趋综合化经营,提供“一站式”服务。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务模式相对单一,未来更重要的任务将在拓展“宽度”方面,即从过去银行传统的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角色向信息中介、服务中介、资本中介角色拓展。

  此外,还要积极发展网络金融相关业务。当前互联网广泛普及,移动支付日益流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业要想在技术加速变革中赢得未来,关键在于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式,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未来银行业应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变革,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已有线下渠道与线上产品和业务的协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和综合的网络金融解决方案。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银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