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机构

中行业绩发布会实录:未来三年“一带一路”相关授信支持达1千亿美元

时间:2015-03-25 19:08:15  来源:全球金融网  作者:蓉金
主题:中国银行2014年年度业绩发布会
时间:2015年3月25日下午
地点:中国银行
 
 
梅非奇: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梅非奇,真诚欢迎大家来出席中国银行2014年业绩新闻部发布会。来自海内外60多家媒体,80多位记者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都是中国银行媒体朋友圈,平常大家对我们非常关照,经常给我们点赞。今天也期待大家对中行多多点赞,继续提升中行百年金子招牌。中行2014年年度业绩已经在香港联交所和门户网站上公布,业绩新闻通稿和演示材料已经发给各位了,除特别说明外,本次新闻发布会均采用国际报告准则进行编制。今天的演讲由两部分组成,首先由田董事长回顾我行2014年战略执行情况,之后由陈行长介绍我行2014年的经营业绩与展望,中行董事会管理层成员围绕中行2014年的业绩回答香港和北京媒体朋友的提问。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先生,中国银行陈四清行长。
    认真践行“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银行”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竞争,在资本市场表现突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下面首先有请中国银行田国立董事长,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中国银行2014年战略执行情况,有请田董事长。
 
田国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各位朋友出席今天的业绩发布会,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的发展得到了各位媒体、分析师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中国银行。
    今天,我主要想向大家报告中国银行2014年的战略执行情况,特别是作为我行竞争优势和战略重点的国际化战略的执行情况。
    2014年,我行紧密围绕“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努力提升经营效益,持续强化竞争优势,主动加强风险管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行实现税后利润1772亿元,同比增长8.22%。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696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拨备前利润快速增长18.43%。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普通股股息每股0.19元,将提交6月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
    资产质量控制在目标区间内,拨备水平充足。不良贷款率1.18%,境内机构贷款拨备率提升至2.68%。2014年我行成功实施资本补充计划,在境内外市场成功发行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至13.87%和11.3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明确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部署,以“一带一路”为主轴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推动力。中国银行历经百年风雨,始终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理应充分发挥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承担起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重任。
    2014年,中国银行紧跟国家外交步伐,继续强化国际化经营,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习近平主席亲自为我行新西兰子行揭牌,并亲自见签我行若干重大项目。李克强总理视察我行上海自贸区分行。匈牙利总理、捷克总统先后参访我行,商谈合作事宜。
    我行一级资本规模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七位,比上年上升了两位。作为新兴市场唯一连续四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机构,我行税后利润和ROE在全部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位居前列。
    2014年,我行海外资产总额745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8.1%,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8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占集团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7.4%和23%,领先主要同业。
    我行持续优化海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百年积累的全球布局,提升网络覆盖广度和服务能力,增强当地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截至2014年末,拥有海外机构628家,覆盖41个国家和地区。巩固外汇、外贸等传统业务优势。国际结算业务量3.92万亿美元,保持全球领先。即期、远期结售汇、金交所黄金自营交易量持续位居市场首位。
    提升跨境服务能力,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强化与“世界500强”等国际重点企业的合作。截至2014年末,累计为“走出去”项目提供贷款承诺1219亿美元,成功为多个大型海外并购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深刻改变世界金融版图。中国银行始终站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前沿,致力于拓展人民币国际化业务,这既是百年中国银行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坚持国际化经营模式、把握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
    2014年,我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继续领跑市场。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5.3万亿元,同比增长33.7%,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240.8万亿元,同比增长86.6%,领先全球同业。
    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不断完善。我行继成为香港、澳门、台湾指定人民币清算行后,又在法兰克福、巴黎、悉尼、吉隆坡被中国人民银行指定担任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2014年,我行积极加强大宗商品交易与融资、全球现金管理、跨境投融资与并购、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以及个人跨境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建设,树立行业领先地位。
    我行成功获得“沪港通”全部业务资格,成为“沪港通”独家结算银行,并为“港股通”提供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加强产品创新,成为人民币对英镑、新西兰元、欧元、新加坡元直盘交易首批做市商。
    统筹利用全球资源,成为发行新加坡“狮城债”、悉尼“大洋债”、卢森堡“申根债”、巴黎“凯旋债”、台湾“宝岛债”等债券。作为唯一入选的中资承销商,成功协助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发行人民币主权级债券,国际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国家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和更加活跃的外交活动,为中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成长空间。国际化是中国银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将紧跟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全球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使海外机构资产和利润在集团中的占比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我行将做好顶层设计,抢占市场先机,加强网络延伸,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金融大动脉。加快构建全球一体化支付清算体系,持续巩固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主渠道地位。密切跟进重点行业、优质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跨境金融需求,持续提升“走出去”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进上海自贸区平台建设,提高专业性、便捷性和普及性,努力成为自贸区业务首选银行。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深化业务联动,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完善海外发展的机制和措施。
    以上是我行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策略的介绍。接下来,四清行长将向大家详细介绍中国银行2014年的经营业绩和2015年的展望,我也愿意与朋友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坦诚的交流。谢谢大家!
 
陈四清:谢谢田董事长。各位朋友,下午好,下面由我来介绍2014年经营业绩和2015年展望。
    2014年,我行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贷款规模保持适度增长。集团客户贷款总额8.4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55亿元,增长11.5%。其中境内人民币的贷款新增5504亿元,增长9.9%。境外客户贷款增长20.9%。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国家制定的重大战略、惠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走出去”的重点项目。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中型企业贷款和境内“中银信贷工厂”模式下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16.5%和16.9%。境内人民币个人贷款增长12%,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文化、涉农等行业贷款快速增加,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集团客户存款总额10.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74亿元,增长1.8%。其中境内人民币客户存款新增4326亿元,增长5.6%。境外客户存款增长18.0%。面对市场利率提高,提升资金成本的挑战,我行着力加强业务创新,优化负债结构。大力拓展行政事业存款,推动代发薪,代收付等基础业务,积极发展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和托管业务,增加资金沉淀。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化优势,拓宽海外融资渠道。客户基础不断扩大,存款稳步增长,负债结构优化使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4年,我行通过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稳定净息差水平。2014年集团净息差2.25%,同比上升1个基点。非利息收入稳步增长,我行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主动减免、规范服务项目收费。同时,加强业务创新,充分发挥国际化和多元化优势,拓展非利息收入。2014年,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9.1%,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同比增长11.1%。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30%,继续保持同业领先。
    我行继续推进综合经营,强化竞争优势,海外及包括投资银行、保险、投资、租赁等在内的多元化业务取得新进展,促进境外非利息收入快速提升,同比增长12.4%。风险管控全面加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影响,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资产质量压力,但是我们面对这种压力,进行积极的、全面的、主动的风险管理,严格实施风险分类、积极化解不良资产,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和信贷风险的可控。
    2014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比率2.37%,下降0.12个百分点。我行加大拨备力度,境内机构拨贷比2.68%,较上年末提升6个基点。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来化解不良资产,全年境内机构化解不良资产716亿元,同比增加284亿元,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管控措施,这三个行业总的贷款在我们的组合里面是8661亿元,占总贷款4%左右。通过我们的发展,这三项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率为0.10%,产能过剩贷款不良率为0.71%,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0.29%,同时我们采取拨备加强的形式,使得这三项贷款的拨备率都在2%以上。
    我们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等经营原则,流动性状况良好。
    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我行多措并举夯实基础建设。持续提升服务渠道的智能化水平,推动营业网点和电子银行的协同发展。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网点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渠道金融交易迁移率提升至71%,电子银行交易额同比增长23%。持续提升信息科技和运营服务能力。优化信息科技基础架构,稳步推进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实施。整合电子渠道运营流程,加强集约化运营管理。
    同时加快网络金融服务的创新,为了充分抓住互联网应用战略机遇,我行高度重视网络金融服务创新,制定了《网络银行建设发展规划》,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互联网模式推进传统银行业务的创新与变革;二是利用大开放和大合作的方式打造网络金融平台,构建金融服务新生态;三是对内加强技术、产品、渠道、客户协同共享,对外推动与其他互联网产业的跨界融合,重构业务流程与商业模式。
    2014年,总行成立了网络金融部,统筹集团网络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通过搭建大数据应用、虚拟支付、基础云服务、开放平台等四大基础设施平台,围绕跨境、小微、社区、民生四个重点,共推出29项网络金融创新产品,形成覆盖网络“支付、理财、融资、跨境、产业链、O2O综合服务”六大业务线的完整服务体系,跨境电商合作范围和跨境贸易税费支付业务领先同业,网络存贷汇业务初具规模。业务亮点突出,主要表现在报关即时通、跨境电商支付结算、基于大数据决策引擎的网络融资新模式、中银开放平台与E社区服务生态建设、网络理财服务等五个方面。
    资本充足水平提升。我行强化资本约束意识,持续优化表内外资产结构。积极实施资本补充计划,通过率先推出创新型资本工具补充资本,在境内外市场成功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同时,积极推进A股可转债转股及赎回工作。资本总量显著提升,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至13.87%和11.35%,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我行业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的发展机遇与方向。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常态将为银行带来新机遇。一是跨境金融迎来新蓝海,二是经济结构转型蕴藏新需求,三是金融市场化改革催生新动力。同时,在经济新旧常态交替之际,多重金融风险交织,风险传染性更强。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适应这种新常态,我行力求争取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求大”向“求好”转变,实现内涵式发展。加强资本约束,促进业务结构,贷款结构的持续优化,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由“求全”向“求新”转变,实现差异化经营。充分利用我行国际化网络和多元化平台,突出经营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加强创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效率。
    三是,由“求快”向“求精”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客户管理精准化、风险管控系统化、运营保障最优化。
    2015年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在2015年将继续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深耕蓝海、突出特色,深化转型、做实效益,强化风控、确保质量,关注基层,夯实基础,在推动新常态下中国银行的新发展,为股东、员工、社会创造长期持续增长的价值。
    谢谢大家!
    
梅非奇:谢谢田董事长,谢谢陈行长。董事长和陈行长的介绍虽然时间很短,介绍了各位朋友比较关注的很多干货,十分有料。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下面进入媒体问答环节,请提问的媒体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您的姓名和所在机构的名称。由于时间有限,请每位提问的朋友只提一个问题。我们先邀请香港会场的朋友们提问,然后再邀请北京会场。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路透社的记者。董事长提到了“一带一路”,想了解一下,能结合海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介绍一下中行布局“一带一路”的具体举措?还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实现最后一步,中行2015年的增速目标和净息差水平预测?
 
田国立:谢谢这位小姑娘的提问,我一直认为只有顺势而为,金融业发展壮大的机遇才能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家全方位的开放的新格局,为银行业的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中行始终坚持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巩固竞争优势,实现了海外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集团经营业绩的持续进步。
    中国银行一直是一个国际化的银行,所以现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给了中行分享这个红利特别好的机会,“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内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共有65个,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有新兴市场国家,还有一些转型国家,这些国家与我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需求非常强烈,预计未来的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突破2.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的投资累计达到3-4千亿美元,国际化是中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努力成为“一带一路”的金融大动脉,我们的目标是2015年提供相关的授信支持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达到1千亿美元,为此我们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布局:
    一是进一步完善在沿线国家的机构布局,实现对“一带一路”区域的业务全覆盖,截至2014年末中行在“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已设立了机构。另外三个国家正在筹建机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在东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的机构设置,构建金融大动脉通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是紧盯重大项目和重大业务,密切跟进我国的高铁、核电等重点行业走出去的进程,支持优质企业进行全球产业链布局,全力推动出口信贷和项目融资,船舶融资,飞机融资和租赁融资等结构化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是加强境内外联动于多边合作,发挥一体化的优势,全面落实全球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化一体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沟通。争取与政策性银行,以及亚投行,丝绸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
四是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区域和离岸金融中心,中行将大力推动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大力拓展人民币的账户,推进人民币清算渠道建设,推动人民币在走出去及当地重大项目中的应用,扩大人民币贷款的规模,继续做好海外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业务,拓展投资业务。 
“一带一路”确实适合中国银行的布局,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金融的网络不是一天铺就的,中国银行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在这么漫长发展过程中,确实在全球有一个很合理的,而且很深入的布局,所以现在正好是正逢其时,国家搞“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银行理当在这么一个大的战略布局中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谢谢,
 
记者:内地开放的券商牌照给银行,请问一下中行对这个方面有没有看法,还有什么样的计划?另外就是怎么看未来因银行业混业经营方面有没有一些计划?
 
陈四清: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我们也在关注有关向银行发放拍照的政策,综合金融或者混业金融,仍然是全球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那么综合金融机构仍然更多的业务线和服务功能,有利于各机构来共享客户资源,提高客户的黏性,同时银行如果是多元化的经营,或者是混业的经营,也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同时银行也可以提升资本的信誉,通过集团附属机构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来迅速赢得客户和朋友的信任。
    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券商牌照的发放我们认为寄希望楼梯响,也希望人能够走下来。中国银行对这一点来讲,特别有自信,有优势,中国银行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同时坚持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向。我们董事长对于这种多元化经营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十八般武艺,中国银行力求十八般武艺里面各种平台都有,所以十八般武艺应该是中国银行服务客户的一个独特优势。早在30多年前,中国银行就开始了综合化经营的探索,目前建立了多元化的平台,业务范围覆盖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直接投资,保险,基金,租赁等多个领域,应该来讲形成了与同业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我们之所以能够保证手续费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占比30%以上,这个得益于我们多元化的平台。
    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在香港通过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内地我们通过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投资银行的业务,这里已包括券商的经纪业务,在内地我们通过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基金管理业务,在香港我们通过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来经营财险和寿险。在内地我们还有中银保险有限公司经营财险业务,在香港还有中银投资公司直接金融PE金融直接投资,在新加坡有中银航空租赁,这个世界第三的飞机租赁,直接可以在市场上能够融资,评级也相当高。
    中银国际控股是香港地区领先的中资投行,中银集团保险也是香港地区领先的财险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坚持综合经营,综合混业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仍然坚持这个方向,我们今后国际化的方向和多元化的方向,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现在也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可以这样讲我们很愿意等待这个机会的来临,因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现有混业经营和多元化的平台,可以更多释放出红利。我们会密切注意市场的动态,我们什么都想做,但是最后做什么,要看市场的情况。
 
梅非奇:谢谢陈行长和两位美女提的问题。今天的发布会是北京和香港两地召开,通过视频进行实况联线,大家看到的这个画面是中行董事会的办公室,还有我们的同事和同仁,下面先把下面两个问题先交给北京分会场,请他们提两个问题,然后再把画面切回到主会场。
    现在请北京分会场媒体朋友提问。
 
主持人:我是北京会场的主持人,中国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康健。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记者: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黄斌,刚才陈行长也谈了中国银行不良资产率,近期公布业绩的几家银行他们不良资产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我想请陈行长谈一下中国银行资产质量的状况如何,特别是跟整个行业相比。
    另外随着今年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去清理地方政府性债务,银行的风险敞口会加大,中行对此有什么样的准备?
 
张行长:谢谢你的问题,首先回答关于资产质量的问题,近年来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不良资产反弹是我们国内同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2014年末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是1005亿,比2013年增长了272个亿,不良率1.18%,上升了0.2个百分点。从这个数字上来看,2014年中行的不良率仍然是低于银监会公布的国内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0.07个百分点,从一个行业上来看,新发生的不良率仍然是集中在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等顺周期的行业。从地区上来看,不良资产主要是集中在外向型经济主导的沿海地区,同时中西部有一些资源型的省份,也发生了一些不良。
    2014年中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主动管控风险,确保了资产质量相对稳定和信贷风险的可控,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是加大了对非不良高风险授信的主动压退力度,就是按照五级分类,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虽然还不属于这个不良贷款,但是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我们主动压退,去年一共压退了将近800亿。
    第二,我们加大不良贷款的化解力度,全年一共化解不良贷款716个亿。
    第三,我们加大了拨备(计息)的力度,全年我们计息贷款减值损失466个亿,同比增长了103%,信贷成本是0.58%,同比上升了26个亿。境内机构的拨贷比是2.18%,比上年末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接下来回答一下关于你提的提防政府债务的问题,去年国务院财政部公布了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都是涉及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文件,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知道,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总体来看改革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债务举债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强化市场约束,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成本,控制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同时提高商业银行存量信贷的安全性。
    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拓宽政府的融资渠道,缓解政府举债的压力。目前中国银行已经根据监管的要求,对存量的政策融资平台贷款进行甄别和清理,总体上来看中行的贷款始终坚持商业化的原则,我们选择的项目现金流动是非常充足的,平台贷款总体是适度的,余额和占比也是在稳步的下降,不良率也保持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平台贷款当中有96%是投向了省市级以上的平台,64%投向于东部地区,信贷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到期还款的情况总体良好,风险也是可控的,下一步中国银行还要密切跟进这一项工作,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在地方债务新旧机制转轨过程中,不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记者: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刚刚几位行领导也介绍了中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近年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的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中行在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
 
陈四清:这位记者朋友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实体经济是银行发展的根基,同时银行也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现金充足,银行才能发展壮大,从本质上来讲,金融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田董事长把中国银行的战略确定为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那么担当社会责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所以我们始终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实行我们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的选项。
    2014年面临着经济的减速换挡,同时下行的压力也面临着明显的挑战,中国银行紧紧围绕支持实体经济,统筹安排好各种资源,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实际上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贷款的投向和资金的恩投想,要投向实体经济,同时还要使成本能够降低,使企业能够负担得了,所以我们做的这些事项包括这么几项,一个是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其中客户贷款总量达到8.4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55亿元,增长12%。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5504亿元,增长10%。境外商业银行贷款增长21%,有力的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我们发挥中国银行国际化的特色,努力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那么努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首先我们银行本身从金融市场上融到资本的成本,也要降低,只有我们的成本降低了,我才有能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降低融资成本,所以2014年中行海外机构贷款新增527亿元,为历史同级的最高水平。为什么从海外取得贷款?第一,海外的贷款我得到这些资金的成本低,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需要大量的海外贷款,我们利用我们国际化的优势,从海外筹措资金,又用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兼并和收购,这527亿元是实实在在的资金,为历史同级的最高水平,同时贷款平均利率只有2.62%,这个跟国内的融资成本一对比,我们就能对比出来,要低3-4%,有效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三个方面,我们不单纯是贷款的利率融资成本降低,我们主动来减免部分服务收费,中国银行率先于去年8月1日起全面免收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费,并且取消了常年的财务顾问费,对公贷款承诺的手续费,融资服务条件的变更手续费等多个融资服务的收费项目,进一步降低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用好存量,盘活增量,确保资金投向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在收费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同时我们也通过盘活存量来加大我们的支持力度,第一个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的贷款报告的数字是快速增长,中型企业贷款和境内的中银信贷工厂模式下的贷款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6.5%和16.9%,我们整个贷款的增速是12%,这个一对比就看得出来。第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结合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的政策措施,将信贷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贷款占比逐年提升,同时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民生领域和走出去重点项目的投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达到了20%,截止到2014年末我们累计为走出去的项目提供了贷款的承诺达到1129亿美元,同时我们加大在上海自贸区和京津冀地区业务发展的力度,提高京津冀沪的贷款业务,来支持当地贷款的投放。
    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在2015年这把项工作仍然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来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我们继续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主要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梅非奇:谢谢北京分会场所有参加会议的朋友们,还有一点时间回到香港会场。
 
 
记者:我是新华社的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请问一下中行对此有什么样的响应?另外想了解一下推动互联网金融方面,中行有何新的思路,以及有何新的进展?
 
张行长:互联网的发展确实为金融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中国银行是高度重视网络金融的服务创新,我们制定了一个《网络银行建设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内容大致说的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的模式来推进传统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变革;
    第二个是以大开放,大合作的方式打造网络金融平台,构建金融服务的新生态;
    第三个方面是对内加强技术、产品、渠道和客户的协同,对外推动中国银行与其他互联网产业的跨界融合,重构中国银行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去年在中国银行总行成立了一个部门叫网络金融部,网络金融部是来统筹全集团网络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它重点围绕跨境、小微、社区、民生四个重点方面,共推出了49项网络金融产品,形成了六大业务条线,是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融资、网络跨境、产业链,以及O2O的综合服务。
    借此机会也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银行在网络金融方面的一些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报关即时通,这个业务已经连续八年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第二个是跨境的电商支付结算合作,我们这个合作已经覆盖了近80%获得了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个是我们基于大数据决策引擎的网络融资的新模式,我们用新模式来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第四个亮点是中银开放平台于E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初具规模,我们在业内率先推出了金融级的开放平台,一共开放了1700多个通用接口,推出了便民缴费、移动医疗等26项移动医疗产品,智能E社区在年内妥善了7千多家社区,8千多家商户。我们认为银行是整个互联网+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银行首先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的思维来降低成本,来转变思维,为广大的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普惠,更加接地气的金融服务。
    同时中国银行也发挥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优势,积极支持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去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我们要为传统的企业在营销渠道、产品、运行,甚至商业模式的转变方面,提供嵌入式综合的金融服务。感谢你的提问。
 
记者:我是新浪财经记者(彭玲)。我们看到2014年中国银行净息差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从去年年底央行两次降息是对称的,您怎么看今年利率的走势,而且我们知道现在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大势所趋,想知道这个对中国银行各方面的业务,尤其是息差方面有什么影响,有什么样的应对计划?
 
田国立:刚才路透社的记者也问了,我一块来回答。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工具,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综合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中国银行来说,我们的外币和海外业务占比比较高,这些业务早就实现了市场化,所谓利率市场化跟行政化实际上是相对的,应当说从中国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是持一个非常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我们长期在海外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无论是人才的培养,专业素养的培养,对技能的训练,都有很深的基础。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其实中国银行享受这种优势的机遇并不是很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更对利率市场化持一个很欢迎,很开放的态度。
    中国银行在外币和海外的业务占比比较高,这些业务早就实现了市场化,中行的多元化平台比较丰富,综合经营管理的能力比较强。可以说中国银行早就在市场化环境下游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相对其他同业,利率市场化形成的冲击可能会小一些,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理解中行发展的契机,应对利率市场化根本是要依靠发展转型,一个重点方向就是节约资本,摆脱对规模扩张和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战略转型和差异化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承担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实际上也隐含着这些内容,努力在成本集约方面,在股东回报方面,作为我们一个价值取向的追求。
    具体来说,也是有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扎实推进综合经营,目前中行拥有证券、保险、租赁、基金等多元化的平台,综合经营走在国内同业的前列,下一阶段中行将积极发挥多元化的经营优势,一方面增加收入的来源,降低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主动适应生产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产业组织新特征,主动适应大资管的发展趋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与实体经济共融共生。
    第二,强化海外经营优势,目前中行海外业务已经覆盖了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产在集团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27%。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水平不断提高,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银行将迎来深耕海外市场历史性的机遇。
    第三,拓展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我们认真把握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两个不变,和两个改变,一个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资金总量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资金存在的形态和在不同形态之间转换的频率。二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过程中,客户存款的基础地位也不会改变,改变的是客户存款的定价模式和拓展方式。中行将强化全面负债管理的理念,切实以客户为中心,改变碎片化资金扩展方式,完善产业链,着力增强产品的连续性和联动性,努力使资金在中行体系内流转和沉淀,同时要增强主动负债的能力,积极稳妥拓展市场融资,坚持理性定价,合理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负债风险的科学定价能力。
    陈行长所讲增加海外的负债,平抑利率市场是典型市场化的案例,说明了中行这在一方面充分运用全球网络,以及过去历史上存在的优势,同时拓展了未来的空间。
 
梅非奇:谢谢各位提问的媒体朋友,更要像谢谢专程赶来,因为没有时间提问的朋友,限于时间,虽然大家意犹未尽,接下来还有一场,新闻媒体发布会到此结束,还有意愿采访的朋友,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可以安排专题小型的会议,回答大家的问题。
    中国银行2014年业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对中国银行的关心和支持,祝各位朋友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银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