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银行机构

中行半年报发布会现场实录

时间:2015-08-28 22:05:43  来源:全球金融网  作者:蓉金
zh.jpg
主题:中国银行中期业务发布
时间:2015年8月28日下午
地点:中国银行总部
 
 
梅非奇: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梅非奇。真诚欢迎大家前来出席中国银行201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这几天北京的阅兵蓝给大家都带来了好心情,由于交通的限行,虽然道路畅通,给开车的朋友带来了驾驶的乐趣,同时对不开车,或者特别是有车没得开的人,也带来的一些不方便。另外在香港的现场朋友,虽然没有交通的问题,但是我也听说今天是周末的傍晚,耽误了大家。尽管如此,今天在北京和香港仍然有来自海内外70家媒体,80多位记者朋友,出现了大家对中行的关照和厚爱,在此我也是先谢谢大家,同时也特别期待朋友们更多的,更好的讲述中行的故事。要说时间忙,没有时间,写一个好标题也行,谢谢大家!
    我行2015年中期业绩已经在香港联交所和我行网站公布,有关新闻通告和业绩发布会的演示材料,也可以在我行的网站上获得。
    在发布会正式开始之前,请各位留意演示文稿中的免责声明。除特别说明外,我们今天介绍的财务数字均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如有问题,大家可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提出。我们会在北京和香港会场合理分配问答时间。
    第一个阶段重点介绍中行2015年上半年的主要经营业绩,和下半年的策略,第二阶段出席本次中行发布会的管理成员,将围绕大家关注的问题,集中回答北京、香港两地媒体的提问。中期业绩发布是银行的大事,同时也是出于对大家的尊重和感谢,今天中行的全体行长们都出席了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绍: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先生,副行长朱鹤新先生,副行长张金良先生,副行长任德奇先生,副行长高迎欣先生,副行长许罗德先生,我由衷感谢陈行长重视和支持新闻工作,亲自率领五位副行长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有请陈行长介绍中行中期业绩。
    

陈四清: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欢迎各位朋友出席今天的业绩发布会。今天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老朋友了,我们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银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中国银行。
2015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我行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海外业务实现较快增长,多元化优势表现突出,整体业务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实现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大家可以看我们第三页的PPT,基本上展示了我们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的几个方面。第一是税后利润增长1.69%,第二是资本实力也得到提升,同时拨备的水平也充足,国际地位也增强。
我行实现税后利润950亿元,同比增长1.69%。股东应享税后利润907亿元,同比增长1.14%。资产质量管控进一步加强,拨备水平充足。全口径不良贷款率1.41%,境内机构贷款拨备率2.68%。
资本实力得到提升,国际地位得到增强。上半年我行成功发行新一期280亿元优先股,顺利完成可转债转股及赎回工作,合计增加一级资本约410亿元。目前我行一级资本规模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四,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45名,排名较2014年大幅度提升14位,2014年我们是59位,2015年是45位,是唯一一家连续27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资企业。同时按照资产规模、市场价值等综合指标,我们也位列2015年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四位,较2014年提升五位。
2015年我们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资产结构也得到优化,贷款能够均衡地增长。我们应对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努力优化资产结构,合理摆布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集团客户贷款总额8.9万亿元,比上半年增加4139亿元,增长4.9%。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3404亿元,增长5.6%。我行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行业贷款增长8%。同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走出去”重点项目,大力服务民生消费,内地人民币个人贷款占比较2014年末提升0.5个百分点。
我行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动态,主动调整债券投资结构,加大中国内地人民币债券投资力度。集团证券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境内人民币投资收益水平同比提升20个基点。我们的债券投资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1.3%。
PPT的第五页,2015年上半年,我们拓宽资金的来源,控制存款的成本。年初以来,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但存款竞争进一步加剧。我行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严格控制存款偏离度,存款质量也明显提升。集团客户存款总额11.54万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6513亿元,增长6%。其中境内人民币客户存款新增4571亿元,增长5.6%,海外客户存款快速增长,增幅达到8.2%。
我行在改善负债结构的过程当中,也注重产品创新,努力拓宽资金来源。加快吸收行政事业单位的存款,我们行政事业单位的存款今年上半年增长9%,同时实现了两万亿的突破。积极争揽代发薪业务,全面营销跨国企业现金管理业务,努力开拓第三方存管业务,成功中标多个客户企业年金托管资格,提升资金沉淀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化优势,积极拓展海外融资渠道。海外融资余额612亿美元,中长期资金占比也得到提高。
拨备前利润稳中有升。上半年,境内外市场利率均呈下行态势,使得我行的净息差面临较大压力,集团净息差2.18%。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也继续下行,进出口疲弱,加上我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存贷利差的收窄也有我们行主动的原因。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怎么为企业减负,怎么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怎么实现董事长提出来的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银行要让利于企业,所以利差收窄的原因里面,有一部分是我们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主动降低对小微企业的利率。我们持续减免各类服务项目收费,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5%至755亿元。
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我行加强业务结构调整,我们同时两手抓,努力拓展收入来源,代理业务、银行卡等手续费收入增势良好,带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环比回升。我行厉行节约、勤俭办行,持续优化费用配置机制,提升投入产出效率。成本收入同比下降69个基点,控制在25%的较低水平。2015年上半年,我们成本收入比控制在24.85%。通过增收节支,我行拨备前利润保持平稳增长,同比上升1.8%。
海外业务平衡发展。我行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继续加快国际化业务发展。上半年,我行海外资产总额接近8千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6.8%,海外机构实现税前利润4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占集团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8%和23%,领先主要同业。
持续拓展海外机构布局。截止6月末,拥有海外机构635家,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我行不断提升跨境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国际结算等传统业务优势。
在全球创新推出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成功举办中国与欧洲、美洲、东盟等多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跨境投资和贸易洽谈会,累计服务境内外中小企业上千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实现全球中小企业互联互通。
2015年上半年,我们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把握先机。作为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部分,年初,我们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战略目标,争做“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首选银行,争做“一带一路”跨境人民币业务主渠道。我行统筹推进实施,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开局良好。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我们注意把握先机,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第一,我行成功发行首支“一带一路”债券,实现四币同步发行,五地同步上市,融资规模创中资银行境外债券发行新纪录。我们在境外的阿布扎比、匈牙利、新加坡、台北、香港等五家分支机构首发债券,而且首次实现了四币种同时发行,五地同步上市,上市交易很活跃,发行量折合40亿美元,是中国银行业迄今规模最大的境外债券的发行。
积极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跟进重点项目近300个,意向性授信金额约680亿美元。深化与“一带一路”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开展与亚投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在现存460多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代理行的基础上,加强与重点代理行的合作,签署“一带一路”业务合作备忘录。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能力,在中国内地首家开办人民币对哈萨克斯坦坚戈、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远期和掉期交易业务。
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网络延伸。老挝万象分行等机构正式营业,已在“一带一路”16个沿线国家设立海外机构。到年底这个数字还会有突破。我们启动了中国银行与中银香港东盟机构重组计划,进展良好。
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优势持续扩大。上半年,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63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148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同时成功获得了匈牙利、南非人民币清算行资格,顺利启动悉尼、吉隆坡人民币清算行服务。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17家人民币清算行中,中国银行占据9席,同时香港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正式运营。自贸区业务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数、存贷款规模均居市场首位,在广东、天津、福建等新设自贸区,中国银行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
多元化平台优势表现突出。中银国际控股发布“原油指数”,成为第一家发布国际性基准商品指数的中资金融机构。中银国际证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大幅提升。中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22%。中银航空租赁业务持续增长,外部评级上调至A-级。中银保险成功完成收购中航三星人寿。中银投配合集团战略大力支持“一带一路”业务,经营效益显著提升。上半年,我行多元化平台税前利润同比增长42%,成为集团利润增长的重要推进器。
在狠抓业务发展的同时,我们注意加强风险管控。我行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制定行业授信指引,完善信贷组合管理方案,持续实施贷后管理、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定期风险排查等管控措施,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努力稳定资产质量。
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41%,关注类贷款比率2.3%。境内机构贷款拨备率2.68%,集团信贷成本控制在0.63%以内。我行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力度。上半年境内机构化解不良资产434亿元,同比增加165亿元。其中现金清收190亿元,同比增加59亿元。
持续加强全口径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及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理。加强国别风险管理,以及海内外联动业务的风险管理,防止风险在境内外之间相互转移。大家可以看看PPT12页左下角,这个重点领域的风险,大家都关注的三类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是3492亿元,不良率为0.07 %,贷款的拨备率为3%,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1634亿元,不良率为0.46%,贷款的拨备率为2.5%,房地产行业3598亿元,不良率为0.7%,贷款的拨备率是4.8%
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加强流动性管理,根据流动性管理新要求,全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覆盖率高于监管要求。2015年一季度是122%,2015年二季度是122%,比较稳定。
电子渠道和网络金融建设取得新进展。我行持续提升渠道效能。加快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网点效能稳步提高,网点客户日均存贷款规模持续增长。电子渠道客户数及活跃度稳步提升,电子渠道交易额同比增长15%,电子渠道在全渠道业务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至86%。
我行持续提升网络金融竞争力。网络金融客户数量和交易金额大幅增长63%和52%。完善在线跨境服务体系,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创新智能E社区建设,形成批量获客新途径。我们有三个“E”,一个是“中银E达通”,这个是为跨境业务服务的,还有一个是“中银E融汇”,这个是资金交易和资产配置,此外还有“中银E社区”。
以上跟大家交流的是2015年上半年的情况。跟同业相比,跟去年自身相比,我们深深感到2015年上半年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2015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变数,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新的金融业态加剧市场竞争,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2015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就是“变”,变化很大,变化很快,股市在变动,汇市在变动,利率也在变动,世界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形势都在变动之中。面对这种变动,我们怎么办?
一个是变中求机,一个是变中求稳,我们要学会变中求机,不管是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股市的变化,楼市的变化,整个形势的变化,都可以给银行带来机会,也会产生挑战,银行要善于寻求这样的机会。作为一家国际化大银行,特别要注意这一点。要从机中去求利,得到机会以后,要把机会变成银行现实的利润,做到机中求利。
另外银行业持续经营,也要变中求稳。银行面对着这些变化,一定要坚持稳健经营。不管它怎么变化,我们有两点是必须坚持的。第一是坚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这个战略不能变,而且变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第二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要保持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的稳定,使得银行能够在变的过程当中稳健经营。同时在稳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寻找发展业务的机会。此外还要做到新,一是要创新,二是要转型。我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第一句话是变中求稳,第二句话是稳中求进,第三句话是进中求好,第四句话好中求新,
下半年,我们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稳增长、抓收入,调结构、促转型,控风险、化不良,强内控、打基础,着力提升经营效益,着力提升发展动力,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提升发展后劲。这26个字和“四个着力”,就代表着我们下半年的方向。
谢谢大家!
    

梅非奇:谢谢陈行长。现在进入媒体问答环节,请提问的媒体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您的姓名和所在机构名称。由于时间有限,请每位提问的朋友只提一个问题。我们先邀请北京会场的朋友们提问,然后再邀请香港会场提问。
    刚才陈行长的介绍已经回答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大家尽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先从会场开始。
 
记者:我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我们都知道海外业务是中国银行传统的业务亮点,我也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银行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我也注意到其他的行也在纷纷跟进这个方面的服务,您认为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方面将保持稳固我们的优势业务地位,另外海外业务方面我们有哪些着力发展的方向。
 
陈四清: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也注意到媒体的报道,现在很多银行都提了要作为“一带一路”的首选银行,我们银行提出的这个战略也是这样,争做“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首选银行,争做“一带一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我们也有一个战略目标,来持续完善我行的海外机构的布局,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在50%以上。
    同时,2015年“一带一路”的业务授信金额将达到200亿,未来三年要达到一千亿,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战略来推进的。我想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和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这样一个定位,和我们“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这样一个定位,是完全相通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也是把坚持中国银行的国际化方向,和坚持中国银行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是结合起来的,把这两者抓到一起,为什么抓到一起?因为这两者是相通的,实际上“一带一路”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在新时期的一个新体现,中国银行正好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来打造,我们也有这个条件,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一带一路”方面,做了这么一些工作:
    第一,是沿线国家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我行对沿线国家设立机构,现在有一个新的机制,叫做批量化的推进,实现了海外机构筹设跨部门工作的机制,以批量化的方式来推进机构的设置,上半年为止我们在沿线“一带一路”的国家达到了16个,最近监管部门又批了几家,我们在年底有望达到20家。
    按照这么一个速度的推进,我们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我们把这个跟海外机构的这样一个468的推进方式联系在一起,所谓468就是在2014年超过40个国家,这个已经完成了。到2016年达到60个国家,再用两年的时间达到80个国家,根据国际化程度的标准,现在汇丰、花旗覆盖的国家也就是70-90个国家,我们用几年的努力,达到80个国家,这个是国际化程度高的一个表现。同时,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推进“一带一路”机构的延伸。
    第二,我们重点客户和项目的营销,也取得了新的成效,按照以项目为导向的思路,到今年6月末我行在“一带一路”区域的稳步推进,境内境外的重大项目300个,意向性提供授信支持680亿美元。
    第三,加大对沿线国家授信投放力度,截止到6月末,我行境外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放贷款50亿美元,同时境内机构也通过出口信贷和并购贷款等结构化融资的方式,提供美元贷款,境内外机构对沿线国家新开立保函达到了35.5亿美元。
    第四,“一带一路”产品线全面拓展,我行在境外市场成功发行了40亿美元“一带一路”的债券,而且推出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小币种结售汇和体客交易产品,建立“渝新欧”海外内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上千家国内外中小企业提供跨境撮合服务。中小企业的跨境撮合,我要跟大家在这里展开讲一讲,现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们不能只考虑银行贷款,我们得考虑境内境外的打通,而且这个是和引进技术和资本市场的并购连在一起的,所以中国银行今年上半年花很大的力气,在境内、在欧洲,下半年我们还要在美国,去连通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中小企业,让他们直接见面、撮合、配对,形成这样一个互动,中国银行至少短期是没有收益的,但是我们努力做这个工作,通过这个工作大大提升中小企业相互的互动,也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也加强了国际经济的交流。与此同时,成功获得匈牙利、南非人民币清算行资格,顺利启动悉尼、吉隆坡人民币清算行服务。
    第五个方面,我们今年有一个工作的创新,我们对海外派出了10个工作组,这10个工作组针对有机构的地方和没有机构的地方,只要有“一带一路”,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出去,我们的工作组就到这里,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陆续拓展了海外的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大量项目的融资,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中行在下半年还继续推进这个工作,首先是转变观念,转变思路,加快在全球的网络布局,通过跨时区,跨国家,跨币种的维度,实现7*24小时的服务,同时为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
    另外一个我们也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来充分使我们满足人民币跨境运营和投融资的需求,上半年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我们的海外业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半年我们将持续来推进海外业务的发展。海外业务的发展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是努力拓展三类客户,第一类客户是我们走出去的企业,第二类客户是我们全世界500强,第三类客户是当地的优质企业。
    另外一个我们抓四个核心产品,通过这四个核心产品带动海外业务的发展,这四个核心产品大概给大家数一数,第一个是全球统一授信,第二个是全球客户经理,第三个是并购贷款,第四个是银团贷款,第五个是现金管理,双向资金池。第六并购贷款,第七,结构化融资,第八,贸易融资,第九,海外发债,第十个是跨境信用卡。通过十个产品,三类客户,使得海外的业务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同时我们有三个平台,第一是海外银行贷款中心,欧美亚中心,还有三个大宗贸易商品中心,另外还有我们的海外资金运作平台,发挥全球金融市场的作用。
    同时建设好一个桥头堡。在整个全球海外业务发展中,我们特别提出把香港建成海外业务的桥头堡,所以我们现在把东南亚正在融入到中银香港的架构当中,这个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三大客户,四类产品,四个平台,一个桥头堡的建设,使得海外机构的业务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同时我们把海外机构的业务发展跟“一带一路”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我们的工作。
    谢谢!
 
记者:我是中新社的记者,我注意到陈行长谈到了多元化的平台,用到了表现突出四个字,我们的增幅达到了40%以上,是比较不容易的。我们注意到不久前中银收购了中航三星人寿,我们在这个专业化的平台业务,有没有一些业务的考量,还有一些具体未来的业务进展透露一下?
 
陈四清: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刚刚完成了对于中航三星人寿的收购,朱行长分管保险行业,他回答你这个问题。
 
朱鹤新:中国银行也是国内多元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银行,综合性经营是随着中国银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2015年国家层面上继续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证券基金和投行输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中国银行继续依托这样一个市场机遇,加强我们内部的联动,大力拓展多元化的业务,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
    陈行长的报告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你的提问当中也说了,我们上半年多元化为中国银行带来的增幅是40%以上,达到了42%,这个多元化有我们投行板块上半年税前利润的增幅超过70%,为78%。保险板块同比增长率是59%,投资理财板块为2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银行在探索多元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大家也知道中行是多元化程度最高的一家银行,那么多元化最高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境内我们有证券、基金、财险。境外有证券、财险、寿险,有直接投资,有飞机租赁,也有期货等多项业务,这两个境外内的牌照,在国内银行当中是首屈一指的。我们对中航三星人寿收购成功了,为保险板块增加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国银行将把银保合作的渠道充分的应用好,同时发挥交叉销售的优势,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下一步中国银行着力提高极端对多元化业务的治理能力,深入研究多元化业务的行业特点,市场规律和运行特点,要避免用单一办商业银行的模式,办多元化的银行,同时把应境内外分行与多元化平台更好地有机协同、联合,业务联动,在服务走出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要紧抓资本市场,进行内部的协同,将商业银行和多元化的平台进一步融合起来。要充分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服务的需求,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下一步我们有什么打算,这个要结合市场的机会,结合我们中国银行战略的需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对象,我们要探索其他的服务平台的引入,不断增强我行综合经营实力,突出我行多元化的优势,为集团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新的蓝海,新的支柱。谢谢。
 
梅非奇:现在把提问的机会暂时交给香港现场,请香港的媒体朋友提问。
 
主持人:我是香港会场的主持人,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室康健。现在提问。
 
记者:想问一下净息差上半年是受压的,陈行长说有部分是对中小企业让利的一个因素,银行连续减息,这个因素是不是也存在,会不会对下半年的净息差有影响,管理层有怎样的看法,同时也是收购方面,上半年手续费的收入有4%的回落,下半年有怎样的一个看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   
    
张金良:上半年受人民银行连续降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因素的影响,银行业净息差也是收窄的,中国银行的息差是2.18%,比去年下降了7个基点,下半年随着利率市场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存贷款陆续的重新定价,我们行的净息差预计还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中国银行将加强主动资产负债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向资产负债管理要效益。
具体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是在负债端,就是资金来源端,一定要坚持客户存款的核心地位、基础地位不动摇,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努力拓展低成本的来源,提高核心负债的占比。同时要加强存款的定价管理,严格控制资金成本。还要加强主动负债管理,积极利用大额存单,发行债券等市场化的融资工具,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资金运营端,我们要大力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的平均收益率的水平,根据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么一个原则,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进信贷资产的证券化,盘活存量信贷。新增的信贷资源像符合国家战略的,向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倾斜。另外还要发展个人信贷,提高个人金融业务的占比,还要发挥我们的专业化的优势,加大本外币债券的投资力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司库体系的建设,顺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我们要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使内部资金价格更加市场化,以引导我们各个业务业务条线和各个分支机构对存贷款进行合理定价。另外还要发挥中国银行的优势,积极建设海外资金池,打通境内外本外币资金市场,提高全球资金配置的能力,提升集团整体收益水平。
    这个是关于息差的。刚才您还问到手续费收入这一块,上半年尤其第一季度我们手续费收入增长的压力确实比较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上半年同期收入增长很快,基数是比较高的。第二,今年上半年我们进出口比较疲弱,所以国际结算和清算手续费是下降的。第二个原因,从去年八月份开始,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减少服务收费,所以手续费的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们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理财,代销基金和代理保险业务,所以我们代理业务的手续费业务收入增长了33%,另外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也很快,增长了19%。我们多元化的业务也有很好的业绩,对我们非利息收入有重大的贡献,上半年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是32%,在大银行当中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那么下半年,机遇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的出台,对中国银行来说都是利好消息,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把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搞得更好一些。
    首先我们要继续巩固中国银行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售汇、外汇交易等传统优势,尤其是要抓住近期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难得机会,发挥我行外汇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积极开拓离岸人民币等中间业务。另外还要加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大力拓展证券、基金、保险、理财、信托、托管等大资管业务,使它成为我们中间业务收入的重大来源。
    通过以上的措施,使我们中间业务收入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抵消利率市场化对存贷比、利差的冲击。
 
记者:我是中国日报香港的记者,刚才也提到了离岸人民币的业务,最近我们看到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是很大的,就想请教一下管理层,这个对你们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会有一些什么影响?
另外未来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方面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具体的机会,或者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可以分享一下吗?
 
陈四清:人民币国际化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进入第七个年头,分几个阶段来推进的,前一段时间可以说前六年,主要还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近遇到人民币中间价的调整,有的叫人民币贬值,现在的调整也就是3%。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有新的特点,中国银行怎么在这么一个变动的情况下,抓住新的机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下面请高迎欣副行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高迎欣:谢谢陈行长,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刚才讲的最近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一个改革,就是把中间价要参考上日银行间收市汇率来决定,自从这样一个改革之后,汇率也有一些变化。我们总体看,这样的一种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改革,实际上是有利于人民币的更加市场化的规则,也更加适应于国际的这样一个交易机制,所以我们觉得这是跟我们人民币国际化这样一个进程是相适应的,也是有意义的。
    由于这样的一种改革,人民币这样一个汇率表现,我们看到现在是有一个双向的波动,而不是一个单边的升值或者贬值这样一个预期,由于这样的一个变化,是给我们的客户,包括个人、公司,还有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就带来了他们货币保值增值的这样一种金融服务的需求,也给我们金融机构提出来,要在这一方面提供更加完备,更加完善的这样一个金融产品的服务体系。那中国银行恰恰是在这一方面是具备了一个很强的优势,我们全球海内外的机构也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好的一个很好的准备。
    我们想这样一个变化,改革,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整个进程中的重要一步,陈行长也讲到了,过去十年,人民币国际化整个历程,特别是从09年,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跨境交易推动以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非常快的。人民币货币正在从一种交易的货币,贸易的货币,迈向投资的货币,储备的货币。我们觉得从我们银行来讲,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也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从过去传统的银行贸易融资,存贷款、结算,正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觉得人民币国际化下一个阶段,随着人民币资本市场管制的放松,以及金融市场双向投资更加开放,我们可以看到人民银行允许境外的央行,主权基金,国际多边金融组织,他们投资境内银行间的债券市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对我们银行来讲带来了更广阔的业务机会。
    中国银行上半年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陈行长也讲到了我们跨境结算量达到了2.6万亿,我们的清算是到了148万亿,这两个数字在全球都是占有绝对的第一的位置,我们是牢牢占据了这样的一个位置。另外一个亮点,我们和全球20多家交易所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的关系,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产品,以及配套的金融服务。
    下一步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优势,使中国的企业和各种机构的客户,更多的参与全球的贸易,资本和金融市场交易,我们力争使中国银行要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人民币金融要素交易,人民币债券承销,人民币的资产管理,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定价,在这些领域里面成为领先的金融产品的服务和提供者。
 
梅非奇:谢谢香港的媒体朋友,把时间拉回到北京会场,请北京主会场的记者来提问。
 
记者:我是来自证券时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和推进,不仅中国的企业选择去海外发展,也会有一些海外的企业选择到中国来发展,在这一方面债券承销方面,中国银行有什么布局,以及中国银行上半年也发了一些“一带一路”的专项债券,中国银行上半年这些债券发行的目的是什么,资金用途是什么?
 
任德奇:陈行长在业绩报告中间也讲到了,中国银行充分利用国际化的优势,扩大我们在海外市场的规模,控制融资成本,其中海外发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创造出来了中资银行在境外市场发债的多项记录和标杆。陈行长在介绍上半年业绩时,提到了“一带一路”的债券,在境外市场的融资规模、发行方式,都是创造了中资银行新的记录。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境外市场上面发行的人民币债,包括其他的外币债和我们的资本市场的债,以及台湾的“宝岛债”,新加坡的“狮城债”,还有卢森堡“申根债”,都是成为了当地市场的标杆。
中国银行在境外发债主要有这么几点考虑,第一点是运用市场化的工具,加快负债管理,来实现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提高流动性比例。
    第二,增强我们在国际市场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构建完善收益曲线。我们很多都是标杆性的发行,通过中国银行的境外发债,为我们中资银行和其他企业在境外市场融资,提了一个定价的参考。
    第三,创新资本补充的工具,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我们发行的资本性的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海外资产业务项目拓展。例如,作为我们“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的建设举措,今年6月底发行了4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债券,相关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建设。匈牙利分行的5亿欧元资金就用于支持匈牙利当地的宝思德公司和匈牙利电力公司项目。
    关于提到的境内企业到海外发债,和境外企业在国内发债融资的新趋势,我们高度重视,也进行了业务布局。中行及时抓住人民币国际化、中资机构境外发债市场扩容和境内资本市场开放深化的历史时机,充分发挥跨境经营优势,为客户提供境内外一站式债权融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到今年6月末,我们集团承销的中资客户境外发债业务在整个中资银行中间排名第一,其中按照全市场的排名,我们在承销境外人民币债券,我们资产份额是7.3%,全市场排名第三,排在前面的是汇丰和渣打。承销中资机构G3货币投资级债券全市场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的汇丰大概少0.2%,我们是7.9%;承销中资机构欧元投资级债券排名市场第一,市场份额是16.6%。应该说,今年截至目前中资企业到境外发行欧元债,中国银行全部都是承销商。在境外发债的机会把握上面,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境外债和“熊猫债”,我们不仅帮助国内公司“走出去”,也把海外公司“引进来”。去年为戴姆勒公司在境内成功的发行了第一单的熊猫债,这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累计为戴姆勒公司发行了三期,累计是50亿元的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记者:我是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我问的问题跟目前热点有关系,就是互联网金融,中行在这一方面了解比较少。前一段时间央行推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相关的细则已经进入了征求意见稿的阶段,请管理层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以及中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划,以及取得的一些进展。
 
陈四清:你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多记者都关心的,涉及到金融的新业态,下面请许罗德副行长回答这个问题。
 
许罗德:这个朋友刚才提到了监管部门的一个文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指导意见,这个已经发布了。还有一个是网络支付的管理办法和征求意见,好像这两天是征求意见的时间,我理解这两个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管理文件,有三个核心的内容:
    第一,明确定义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对互联网金融有哪种金融业务形式和类型,已经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第二,明确了互联网金融业态的监管主体与监管底线。就是你能干什么,你不能干什么。
第三,为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给出了指引和监管要求。
我觉得这个核心内容有三个,归纳一下就是:第一,回答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第二,互联网金融谁来管,管什么。第三,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和非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我认为是里程碑式的,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防范相关金融风险,特别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认为意义重大。
    关于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同业做了很多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他们也做了很多的发布。应该说中国银行对互联网金融是高度重视,我们想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中国银行在2014年3月就成立了专门的网络金融业务的管理部门,来统筹全行的网络金融业务,这个统筹包括网络金融业务的顶层设计、规划,产品的协同,对外的合作,品牌的宣传,还有营销推广。
    同时我们也制定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纲要。我们制定这个纲要是根据内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在不断的优化,而且在扎实的推进。推进有几个方面的成效:第一个成效就是我们的电子渠道有了快速发展。比如说我们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发展迅速,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达到86.39%。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标识。手机银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了215.95%,在同业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第二个方面,我们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中银开放平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对外联合,就是跨界的合作;其实是对内融合。对外联合就是跨市场,跨机构的合作,通过平台把它接进来。对内的融合,通过这个融合实现和公司条线,和零售条线,和市场条线,和各个业务条线的业务融合。同样一个平台现在有1700多个标准的应用接口,满足160多项客户需求,这样的平台被同业作为一个标杆,同业都在研究中国银行开放式的平台,应该是一个方向。 最近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第三方机构IDC,在中国搞了一个金融创新的评比,把我们评成叫“2015年中国金融创新大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再就是我们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推进了六大类业务的发展,我们叫做六个产品线,包括支付。在互联网金融里面,竞争最激烈的就是支付,要有快捷支付。第二是理财,还有交易,中国银行的交易也是很有特点的,还有融资,我们通过网络的融资,一个叫网络融,我们的融资总额达到了170亿,这个量也是很大的。还有产业链,还有O2O,我们搞了六条产品线,另外有30多个产品,比较有特色的网络通500多个亿,还有一个是我们的跨境,我们在跨境做到了在同业持续保持了领先水平。报关交易额今年1-6月份2141个亿,市场增长了40%左右。还有一个中银E社区,我们叫E社区也是在同业是首创的,通过移动互联,通过APP,通过多种方式,云计算的方式,把金融服务镶嵌到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我们现在全国有11000多个社区加入到了E社区里面,提供了多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支付,包括融资,包括理财,还包括一些增值服务。
    我们有平台,有产品线,有产品,而且产品在不断的进步,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确实是不断取得了成效。
    下一步互联网金融我想无论是非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也好,或者是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也好,或者是中国银行互联网金融也好,都还得下大力气往前走。作为我们来讲,一个就是要把这个平台,就是刚才说到的开放式的平台功能发挥好,特别是利用这个开放式的平台和其他的业态进行更广泛的联合,发展这个开放式的平台,形成广泛的联合,和一些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的企业,甚至是跨境的企业,进行更广泛的联合,用时髦词说就是构建更多的生态。
    另外就是把产品线做大做强做实,推出更多的产品,把我们的产品品牌做出来,把市场效益做出来。
    第三,要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要做出中国银行的特色,中国银行本身就是一个有特色的银行,当然在互联网业务方面,也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一个是在跨境特色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第二,在外汇交易这一方面要做出我们的特色。第三,在E社区我们率先推出来的,我们要做出特色,通过这些努力,我想我们互联网金融大概会逐步感觉到中国银行的网络金融是厚积薄发的,是顺势而为的,是在不断进步的。
 
梅非奇:性谢谢大家的坚持,虽然时间严重超过,六点钟还有分析师会议,但是仍然还要加一个问题,最后问题以权谋私,行使一下主持人的权力,交给外媒。
 
记者:我最后一个问题是想问一下银行资产质量,众所周知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监管层的测算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10几个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中国银行在控制不良和化解存量不良上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并且我们行的高管对于整个全行今年全行的资产质量是怎样的预判?
 
陈四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家都看得到的,应该来讲银行面对的金融环境,应该说有很多挑战,我觉得最近几年,或者最近两年,最大的挑战也是资产质量。你把资产质量做好了,管控好了,这个银行的50%的工作就做好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不只50%的工作。银行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是要管控资产质量。
    当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进资产负债表的不良资产大概是1.09万个亿,相对于整个银行业的信贷资产是1.50%,就是现在这么一个水平,一万个亿的不良资产仍然是很大,相对于中国银行来讲,比这个数字比例要低一点,但是我们仍然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上半年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解决资产质量的问题,来解决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有一些数据我就不展开讲,因为时间的关系。
    应该来讲,上半年我们主动压退的潜在不良,大概是516个亿,有主动退出的,也有清收等各个方面。下半年我们继续加大力度,来管控好资产质量,概括起来我们用四句话来对下半年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来谋划我们的工作。
    第一句话就是统筹谋划,第二句话就是分类管控,第三句话就是三化并举,第四句话就是多策并举。主持人给我的时间有限,我简单概括这十六个字,什么叫统筹谋划?不能就不良资产的化解来谈不良资产的化解,必须就整个银行的全面资产管理,全面的风险管理,来谋划不良资产的化解。因为不良资产也不是一天突然冒出来的,是一个渐变的,银行要从管理的体制,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新授信的准入,贷后的管理,客户管理的维护,押品的处置和管理,以及不良资产的签收、退出,核销等各个环节来统筹考虑,来进行不良资产的化解。
    特别是在发展不良资产的过程当中,你得把新增的贷款投放,或者现在已经在我们资产负债表的贷款还不是不良的,你也把它管理好,这个是截住了不良资产的源头。我们中国银行境内境外,表内表外,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都得统筹到位。第二要分类管控,在我们行目前来讲,不良资产重点还在表内,重点还在境内,重点还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重点还在东部地区,这是我们目前的四个重点。围绕这四个重点,我们要有一些分类管控的手段。
    第三个方面,三化并举。针对目前不良资产的布局和潜在不良资产的分布状况,中国银行准备推行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策略,来化解不良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
    第四个方面要多策并举,有的要采取清收的办法,有的要采取打包的办法,有的要采取处置的办法,有的要采取重组,有的要采取并购的办法,以及资产转让的办法,哪种方法对银行有利,哪种方法对我们降低不良有好处,我们就采用。同时我们在多策并举的过程,第一个把确保资产质量的稳定,同承担社会责任很好的结合起来。不是说不良资产降得越快,降得越多,就是越好,也要看到社会对实体经济的承受程度,我们在发展不良资产过程当中,也要注意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有些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已经是不良的,如果搭一个桥,还输一些氧和血,这个企业就能活了,保障就业,保障社会的稳定,我们银行可能要采取盘活的方式,有的可能要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使企业由单一的这样一个规模,比较小的规模,再一个比较大的规模当中去变,这个也要涉及到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
    另外,也不是说降到最低就好了,不是说今天抓了立即处置,可能要养一年,明年去处置,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要注意怎么帮企业,怎么扶企业,怎么来养资产。我对中国银行的资产质量的管控还是很有信心的,我们将确保我们在资产质量的管控上,在同业当中达到不良资产平均水平这样一个占比下,使得我们在大银行当中,或者在整个银行体系当中,保持一个稳定的状况。
 
梅非奇: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特别要感谢专程赶来,没有机会提问的朋友,如果有进一步采访的意愿,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请了专门的速记公司来做速记,最后为大家提供答问的速记稿,中国银行中期业务发布会到此结束,祝贺各位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周末愉快。
 
(注:本文为中行半年报发布会现场实录速记,未经发言人审校)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银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