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金融 > 电商金融

互联网办银行:与老牌银行硬撼 玩的不是利差

时间:2013-09-23 18:46:25  来源:  作者:

 

2013年09月23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思聪 
 
 
阿里互联网银行话题的热度还未完全消退,民营银行的概念又火了起来。
 
近日,包括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龙头企业被爆向监管部门递交了申请,而苏宁更是先行一步,除注册“苏宁银行”域名外,“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也通过了工商总局的预核。据初步统计,目前有筹划民营银行计划的民企,已不低于十家,相对而言,互联网行业对民营银行的热情更加引人注目。
 
另据媒体报道,全国首份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下称《办法》)已完成报至银监会,并被银监会列为“范本”,成为制定全国版细则的重要参考。该《办法》规定,民营银行需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设立后视发展情况逐步增资。另外,该《办法》还对民营银行的股东结构、风险防范、风险兜底、股权转让等方面作出了限制。
 
依照上述《办法》分析,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被限制在5到10亿元之间,其规模是无法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等庞然大物相提并论的,比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也是逊色不少,其银行业务经验、人才、风控能力等更是短板硬伤,那么,民营银行又能依靠什么来构筑竞争优势呢?
 
拼利率和服务?
 
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利率市场化。今年7月20日,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而业内普遍预测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也将在明年到来。但不少专家认为,老牌银行有着强大的体制惯性,并且利差收益至少占银行利润总额的一半,面对已经吃进嘴里的利润,他们不可能轻易松口,如果没有外界强大压力的刺激,他们在利率市场化的路上可能迈不了大步。业内普遍认为,民营银行将会在利率市场化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民营银行为了生存,只能在老牌银行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其能倚仗的就是“船小好调头”的灵活优势,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揽储,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放贷。换言之,民营银行可能会放弃一部分利差收益,采取“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策略。但我认为,微薄的利润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民营银行的风控不能比大银行做得更好,那么,利差收益将有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的风险。民营银行即便要探索利率市场化,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动作,而是要在风控体系健全并经过承压测试之后逐步推进。
 
也有不少人提到了服务——因为垄断优势,老牌银行已经傲慢了数十年,制度僵化,服务刻板,客户对他们的不满也郁积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我们似乎很容易为这一观点找到论据,网上一旦出现关于银行的负面新闻,评论区里永远是网友对银行的指责、谩骂、讥讽,而如果是银行的正面报道,那么评论区里则多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老牌银行在客户服务领域已经精耕细作了多年,并且有了不小的进步,开始提倡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也逐渐提升。很难想象,离开了客户的支持,没有客户贡献利润,工行何以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几大行何以跻身世界五百强?银行业的垄断是行业的垄断,而非单个企业的垄断,银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民营银行很难在服务领域形成优势。
 
拼互联网基因?
 
“互联网”或许是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
 
阿里、苏宁、腾讯三家企业都是互联网巨头,也是电商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头羊,在互联网平台运营和互联网营销领域都已是驾轻就熟,一旦获得银行牌照,将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小搏大,与老牌银行硬撼,甚至革老牌银行的命!
 
第一,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优势进行金融营销,将其平台价值最大化,也是流量价值的变现。其中,腾讯和阿里有着庞大的流量资源,这些流量一旦导入其旗下的民营银行网站,即可迅速转化为民营银行的客户资源。另外,拥有巨大交易量的阿里支付宝、腾讯财付通、苏宁易付宝等网络支付工具将成为揽储的利器,而淘宝、天猫、QQ网购、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则很可能成为民营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直接入口。
 
第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提高资金流转效率,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额外的“杠杆”,放大了可贷资金。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网络支付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相应地也减少了社会总体货币需求,更多的货币沉淀下来,这也是目前国内居民储蓄率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居民沉淀下来的资金大部分存进了银行,极少部分沉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里,比如支付宝。阿里没有银行牌照,不能堂而皇之地使用支付宝的沉淀资金,只能通过余额宝来释放这一部分投资潜力,而如果阿里获得银行牌照,支付宝的沉淀资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可以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基因优势”进行金融创新。说起“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基因”,传统金融企业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大话或者空话,很难理解其中的作用机理,也感受不到它们所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实实在在感知的是,互联网自出现以来,一直扮演着解构者和重建者的角色,颠覆了许多的传统行业,也创造了很多的新兴行业,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确实比传统企业更强,除了“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基因”,我们确实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而如果给民营银行注入互联网的“基因优势”,两者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
 
外界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申办民营银行,图的无非就是银行业的利差收益。这种观点也许适用于其他民营企业,但对于“变化多端”的互联网企业,我们则不宜以常理猜度,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我甚至会想象,互联网企业办的民营银行会不会也秉承互联网免费分享的精神,推出免费版的贷款呢?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
 
(作者简历:翼龙贷网创始人,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电商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