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球 > 政策

胡晓炼:引导影子银行合理有序的开展好实体经济融资服务

时间:2014-09-28 08:41:10  来源:央行网站  作者:
原标题:胡晓炼副行长在第18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斯蒂芬·英格维斯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对第18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在中国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大会的两大主题“后巴塞尔Ⅲ时期的国际监管改革”和“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时至今日,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当初深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正逐渐走出危机阴影,银行业逐步恢复发展,FSB、BCBS以及各国监管当局也在总结危机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监管规则,提高银行业稳健性水平。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管改革,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重要命题。非常高兴有此机会,回顾和总结过去这些年来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国经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的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更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让银行健康、有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中国政府实施了大型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等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使得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所以必须致力于保持银行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这是向经济提供可持续金融资源和服务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一些时期银行业发展得特别快,其资产、盈利等各项指标均快速增长,甚至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然而金融风险往往随之而来,我们要警惕银行业这些表面成绩下可能隐藏的风险和危机。在承认银行是企业,也像一般企业有追求盈利和创新的要求的同时,还要重视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银行是在竞争性领域内提供准公共产品,具有为整个经济、各个行业、企业以及个人提供基本的、必要的金融服务的性质,因此银行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发展。如果银行创造出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绝大多数人看不懂,且仅在金融体系内部制造需求,却成为银行利润主要来源时,我们就应该对可能潜藏的风险及其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加以关注和评估。判断银行业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除充足的资本、安全的资产和较高的收益等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评判的标准外,还应站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评估银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是否相匹配,即银行业务是否立足于有效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作为监管当局,应该平衡好银行业务发展、风险防控、盈利水平、社会贡献等目标。影子银行现象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影子银行本身是反监管和业务竞争的产物,它们的快速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监管套利驱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其监管套利行为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加于综合把握,然后再考虑哪种监管思路和举措最合适、最需要。我认为,一是要分析业务的合理性,即具体业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确实有实体经济的需要还是只是金融机构之间纯粹的业务转移。二是实际风险状况的判断。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次级贷款本身已超出借款人的承受能力,风险很高,即使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到表外,实际风险依然存在。一些金融机构还将次贷证券化产品再证券化,风险被进一步掩盖。三是监管规则的适度性和一致性问题。监管标准的差异以及监管导致成本过高是监管套利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致力于统一相同业务监管标准的同时,要分析监管导致的业务成本增加对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当前国际监管规则总体越来越严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监管政策应加强而不是消弱银行对社会薄弱领域,如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监管当局应认真考虑政策、规则的导向问题。
 
从中国的情况看,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外界的议论也较多。总体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资金运用方式比较简单,与传统商业银行基本类似,借助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创造比较少。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企业部门,主要运用于实体经济。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是中国经济间接融资比例较高、对银行信贷依赖较大,在监管要求更加严格的情况下,银行要寻求其他金融中介分担融资压力。因此我们辩证地看待中国影子银行问题:一方面,影子银行存在经营不规范、监管套利等问题;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发展多元化背景下的多层次信贷需求。所以,在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处理上,重在因势利导,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引导其合理有序的开展好实体经济融资服务。
 
近年来,作为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同时,注重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有机结合,采取了有效的举措:
 
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保持银行业与经济合理平衡发展。经济稳定是金融稳定的基础。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人民银行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综合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等多种政策工具,逆周期调节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二是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注重优化信贷结构,通过再贷款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银行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监管合作,提升监管有效性。去年,建立了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以及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促进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强化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加强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的协调。目前,部际联席会议已就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引导互联网跨界金融健康发展等多个重大事项达成共识、协调政策。
 
四是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重点金融企业改革,推动优化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股权结构,改进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已为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已迈出新步伐,在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有步骤、有规划的渐进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积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女士们,先生们,
 
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相辅相成。作为中央银行,我们将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完)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