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9月13日在“2014第八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提出,现在的利率攻坚的重点不是临门一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而是要加快改革,让银行和国有企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纪律约束的市场主体,让所有的企业能够平等地竞争,应该在政策目标利率无风险收益率曲线这些方面做很多的工作才能够使得利率市场化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吴晓灵还表示,应该让所有的风险显性化,现在在获取资金的时候,主体的地位不平等,所有的风险都有隐含的或明或暗的担保,这时候就不能够让利率反映市场的风险。
以下是实录:
这一次银行家论坛,大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说形势变了,银行该怎么办,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怎么样来把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呢?我想谈一点我自己的观点:
我主要的观点是:要进一步创造利率市场化的制度环境。
我认为利率市场化不简单是放开利率上限,因为现在大家呼吁最高的就是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最大的障碍是央行还控制着存款利率的上限,众多的“宝宝们”所冲击的也是银行利率的上限,正因为银行有利率上限的控制,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宝宝们”,这是市场上大家议论最多的问题。
我怎么看这个事情呢?我想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所存在的问题是表现在四个方面:
方面一:人民银行目前还在公布存款、贷款的基准利率,有一个名义的存贷款利差。
方面二: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浮动的幅度尚有限制。
方面三:人民银行尚未确定政策目标利率。
方面四: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
我想这四方面才是整个利率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而不简单地是存款利率上限的问题。
在整个的金融市场当中,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是金融资产的价格、是贷款利率,我们现在大家非常关注存款利率的上限受到了控制,因而就认为我们国家在金融资产的配置方面效率不高,是要打破存款利率上限的控制,我认为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在金融市场当中配置资金效率的是资产运用的价格,也就是说筹资方运用资金方,他用什么样的价格获取资金,他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生产,而存款利率影响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作为我的资金持有者,我能够得到多少的收益。
但是贷款利率影响的是生产者,资源配置者的成本,因而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力更大。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包括什么呢?包括定价的基准,就是说我们在市场当中用什么样的基准利率来确定贷款的价格呢?影响贷款定价基准的有两个方面:
一,政策目标利率,也就是央行在吞吐基础货币的时候,看的那个利率,在美国就是联邦资金利率。在其他的国家,比如说欧央行或者是英格兰银行,还有日本央行,当他公布他的利率水平的时候,实际上他盯的是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中国的政策目标利率到现在位置应该说还没有完全确定。
二,市场无风险收益率。这个也是各家银行在做贷款定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
第二个方面是市场违约率与资产的损失率。一个金融产品有多大的违约概率,违约了以后有多少是要造成彻底损失的,这个是需要有多次的市场违约事件的产生才有可能有一个准确的违约率和损失率的计算。
第三个方面显示了取决于金融机构的治理能力,包括他对成本的控制、对风险的控制和利润目标的确定。如果一个目标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管理成本、风险成本,不能够恰当地制订自己的利润目标,他定出来的贷款价格也不能够很合理。
正因为贷款利率是影响资金配置最主要的利率,也就是资金的重要价格,为了要使我们的利率市场化能够发挥优化资金配置这样的作用,我们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市场的利率化,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这里头我想讲第一个观点,存款利率上限管理是金融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直接融资不发达是中国金融结构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在社会融资规模当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贷款,最近有的时候银行贷款比例高一些、有的时候低一些,最高的时候达到90%多。
在间接金融为主的这样一个结构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都集中在银行,而且全社会的杠杆率都比较高。大家都知道这次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杠杆率比较高,家庭的杠杆率比较高,因而去杠杆化是危机之后各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去杠杆化就是应该加强直接金融,减少间接金融,而我们国家最主要的还是银行的比重占得太大了。
现在如果要是说我们控制了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呢?大家就觉得我在银行存款不太划算,我就寻求一个更多回报的地方,寻求更多回报的地方最主要还是要到直接金融当中去,这个时候给你的选择是,你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报,但是你应该承担更多的风险,我想现在余额宝[微博]去年以来,因势而生,而且能够在半年之内成长为中国第一大货币基金,我记得应该是全球第三大货币基金,能够成就他最主要的就是人们对高收益的追逐。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在银行存款所获取的收益尽管比较低,但是你承担的是银行倒闭的风险,而货币基金你获得的收益比较高,那你所承担的是这个基金的风险。余额宝的本质是通过支付宝[微博]来销售天弘增利货币基金,它其实不是一个产品,现在所有网络当中所说的宝宝们,不是一个金融产品,它是一种金融行为,是销售理财产品的一种渠道。在这个时候买了余额宝的人,就是通过支付宝购买天弘基金的投资者,他所要承担的是天弘增利货币基金的风险,现在看起来中国的经济情况还可以,好像货币基金不会跌破面值,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很多共同基金是跌破了面值的,我们现在好多市场上的一些基金,2006年、2007年发行的,到现在还在面值之下。在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的共同基金、货币基金,也有跌破面值的危险,当时美联储为了要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了要稳定市场信心,不得不出手去购进货币基金所持有的资产,维持了价格,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说各种基金它也是有风险的,你追求高收益的时候,必须承担风险。
这个时候银行所面临的就是大家把很多的活期存款从银行转出来,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去购买货币基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银行应对的方法是什么呢?是抬高利息,把所有的存款都留在银行,还是银行改进服务为客户能够提供更好的,他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呢?我想应该是后者,因为我们如果要是说采取高息的方式,把所有的钱都留在银行,只能够进一步增加我们国家间接融资的比重,实际上对于我们优化金融结构是不利的。而且如果银行一味地提高存款的水平,他必然要把这个成本转嫁到贷款之上,也会抬高贷款的利率,对于筹资者来说并不是有利的。
因而我认为面对各种金融的创新,在我们的存款利率上限控制的时候,让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到直接融资当中去,是有利于我们国家金融结构的调整的。银行如果要向这方面转型的话,要改进的是两点:
第一点,要规范的是我们的理财产品。现在所有的客户买的理财产品本身是有风险的,所有的银行提示都不够,谁都不愿意跟客户说你买这个产品会有高收益,你是有风险的,而且你有可能是跌破面值的风险,这句话谁都不愿意说,总是隐含地在误导公众,认为是没有风险而获得高收益的。
第二点,银行的理财产品,我们现在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公募的基金,因而银行必须以高于5万元的基数向客户销售他的理财产品。而余额宝恰恰就是占领了1块钱到5万元的市场,如果银行能够承认他的理财产品就是一个公募基金的话,我想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结算帐户来售卖这种货币基金,应该说银行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但是这时候银行要改进对客户的支付结算服务,我们的银行长期以来不为个人客户服务,因而在支付结算上,客户的体验远不如在第三方支付上的体验好。
稳健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可以减少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可以降低间接金融的压力,给客户更多地选择。
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制度建设,我们在控制存款利率上限的时候,应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其他的金融产品。
第二个是要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促进银行基准利率的形成。银行基准利率有这么几种,一个是刚才谈到了贷款的基准利率。贷款的基准利率对于客户来说,现在人民银行在培养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基准利率,这个基准利率在国外就是商业银行给他的最优质客户的优惠贷款利率,国外叫优惠利率,我们把它叫做贷款的基准利率,现在人民银行在要求各家组织了一些报价行,希望他们能够把他们对他们最优质客户的优惠贷款利率报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加权平均之后会形成一个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
再有是培育好上海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过去长期以来都是各国央行的政策目标利率支持,但是在危机之后发现有些报价行操纵银行间的利率,所以我们现在要培育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的时候,就要规避掉现在金融危机当中反映出来的弊病,让贷款利率不是被操纵的,而是实际资金拆借的结果。
第三个就是要发展银行同业存单,通过同业存单公布的利率和买卖的利率,来形成在市场自律基础上所形成的利率。
如果要有了完善的市场主体,通过自律所形成的一些利率的话,我们就要完善公开市场的操作,培育政策目标利率。政策目标利率到底选择什么为好?是选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还是采取回购利率,这是中央银行在考虑政策目标利率时所考量的两个因素。现在随着外汇占款增量的减少,为中央银行主动操作基础货币的吞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2011年以前,应该说中国的货币当局一直面对的问题是大量外汇存款的增长,不得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来对冲多余的市场头寸,而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的外汇占款的增长趋势是有所放缓的,而且也有了波动,有的时候外汇占款会下降,有的时候会上升,有的时候上升得多,有的时候上升得少,总体上来说在全年来看,外汇占款的增量,已经低于全年基础货币的需求量了,在这种时候中央银行就不是被动地在对冲多余的市场头寸,而是可以采取主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的操作,通过回购市场、通过公开市场的业务操作来培育政策目标利率的条件,应该说比较成熟了。
最近中央银行推出了常备借贷便利,推出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这些都是中央银行想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向社会吐出基础货币,如果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更加完善的话,政策目标利率的形成,就更加有利。
第四个方面是,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发展国债期货市场,完善无风险收益率形成机制,刚才只是讲中央银行,当他吞吐基础货币的时候,以哪个利率作为目标。我现在要讲的是说,商业银行和市场在对不同期限的金融产品定价的时候,他的参照系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各国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基本上是以国债收益率为基准的,我们国家现在在构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方面有两个制约:
制约一:国债的期限并不完整,就是从短期的到长期的期限结构还并不够完善。
制约二:我们尽管推出了国债期货,对于国债的定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资金市场上、金融市场上活动的主体(银行),并没有参与到国债期货的买卖当中去,这样就使得国债期货发挥价格发现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我们需要让银行参与国债期货的交易,才能够使得国债收益率的定价更加市场化。另外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利率衍生品的开发,使得通过衍生品的开发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
第五是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改革,强化市场主体行为约束。我们现在的利率市场化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利率水平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我们国家是一个资金太多,但是资金又太贵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资金想投资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而众多的资金需要者需要资金的时候。第一,是借不到资金,第二,借到的资金又非常贵,就是因为我们的利率水平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我们应该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这样才能够使利率反映市场的需求,而我们恰恰是现在一些国有企业,还有政府融资平台等等,他们能够在资金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金,而他们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是相对便宜的,而其他的市场主体并不能够平等地获得银行的融资。
第二个就是让所有的风险显性化,我们现在在获取资金的时候,主体的地位不平等,所有的风险都有隐含的或明或暗的担保,这时候就不能够让利率反映市场的风险。我们就应该让商业银行也作为一个市场的主体,真正地按照市场规则来运用他的资金,我们现在的商业银行,我认为在考虑资金的时候,政治的保险高于市场风险的判断,如果出了坏账,给了一些个国有企业的话,顶多就是坏账而已,如果给了民营企业的话,那背后所追究的东西远高于坏账,这问题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如果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市场的主体,如果我们不能够让真正的市场风险显性化,就不可能让利率反映市场的供求,也不可能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利率的市场化是刚才所说的,所有的制度完善过程水到渠成的结果,因而我认为现在的利率攻坚的重点不是临门一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而是我们要加快改革,让我们的银行和国有企业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纪律约束的市场主体,让所有的企业能够平等地竞争,我们应该在这个政策目标利率无风险收益率曲线这些方面,要做很多的工作才能够使得我们的利率市场化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借这个机会我也想解释一个问题,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当中,大家说银行是利率市场化很大的阻力,因为利率一旦市场化了,存贷利差就会缩小,银行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或者是说对银行利润的考量,也是我们控制存款利率的一个因素,但是我想我们现在的控制存贷款的利差其实是一个名誉利差,因为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了,没有上限没有下限,所以它只是一个名誉利差,不存在着通过控制贷款利率上限控制银行利率的问题,银行确实是现在获得了很多的利润。刚才张维炯院长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想提醒两点,我并不认为银行现在的状况是好的,我认为下一步的改革确实是需要让银行成为市场平等的竞争主体,但是在银行利率方面我想提示两点。
1,我们国家是一个间接金融为主的体系,市场风险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银行。在市场经济国家(特别像美国),间接金融比较弱、直接金融比较强的国家,一旦一个市场有了风险的时候,是市场上众多的直接投资人分散承担风险,而我们国家是间接金融为主的一个国家,一旦企业出了问题、经济出了问题,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正面是企业和经济的坏账,反面就是银行的呆帐和坏账,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国民经济进入到了低速发展的阶段,银行的利润增长速度在减少,坏账是在上升的,仅仅是这一年多以来,已经上升了1000多亿,现在银行在加紧地冲销银行的坏账。大家知道银行在经济上行时候所积攒的所有利润,都是为下行时候坏账做冲销的准备。因而说银行的利润占社会的比重比较大,这个也是风险都要由银行来承担。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减少间接金融,发展直接金融。
2,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大家现在都觉得希望有更多的银行贷款来为国民经济服务,但是银行发放贷款是有风险资本的约束的,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的,现在银行不断地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来获得资本,是为什么呢?就是要应付信贷不断扩张的需求,因而银行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要充实资本金,要作为未来信贷扩张的资本,因而银行的资本第一个是要承担未来向社会进一步提供贷款的需求,另一方面他要为未来经济出现坏账做冲销的准备。
所以我想如果要是从这两个方面的角度来看,也可能会对银行的利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我认为理性的认识并不是一定要说银行必须获得高利润,而是说结论是我们国家应该减少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减少对间接融资的依赖,更多地发展直接融资,让社会能够更加公平地竞争,让我们的,社会无论是风险还是收益都能够共同承担。
这就是我对今天的演讲的简单表述。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