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行 > 政策监管

银监会于学军:银行不良远没完全暴露 个别银行还只是冰山一角

时间:2014-11-22 17:01:00  来源:  作者:

 于学军.jpg

于学军

中国银监会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 11月22日“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发言实录: 

  于学军:各位来宾,各位我们老朋友、新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今天这样的论坛。
  我看了这个会议的通知,我们这一节就是金融监管和创新,围绕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我是做了一个命题作文,我觉得这个题目直截了当地讲,实际上好象也没有多少可讲的东西,但是联系到我们工作,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形势,所以我就想用一个什么角度来讲。
  这个角度就选择了我们当前中国金融监管整个领域面临的挑战,就是我们实际上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金融监管他的思维或者创新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就选择这样一个视角做一个发言,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走了30几年的历史,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十五六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经历了两次外围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
  其实在这个期间全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不止这两次,但是对中国形成明显影响的就是这两次,一次就是1997年从泰国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也叫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次就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当然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是在欧洲和美国,这两次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的经济、金融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泰国这次金融危机是一个货币危机,由于当时东南亚的国家大多采用的是固定汇率体制,并且直接与美元挂钩,这个期间由于美联储不断的提高他的基准利率,使得美元指数在这个期间不断的升高,而亚洲的这些国家他们的货币和美元挂钩,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在这个期间不断的高估了。
  在 这样一种背景下,市场需要做出重新的定价、重新的调整,这样就使得从泰国泰铢开始,亚洲国家一系列的货币都发生了大幅度的贬值,形成了亚洲所谓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金融振荡。
  当时对中国的金融也形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人民币当时承受了巨大的贬值压力,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外贸,也影响到这个时期,在98年、99年这个时期我们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的政府,当时朱熔基当总理,也是出台了刺激性的政策,当时发行1千亿元人民币债券,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那个时候的银行普遍出现了一个吸贷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讲这个吸贷的问题,实际上最早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2008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大家都知道,离我们比较近,很多都经历过了,首先是美次贷危机引发,其实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之上美国各金融机构它的市场开发了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在全世界销售,造成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膨胀,它的崩溃就传递到这些发达国家,造成了整个全球金融市场剧烈的暴跌。影响主要是这些欧美国家,就是金融市场发达相对国际化程度高的这样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金融实际上当时是影响不大,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外贸进出口的影响。
  在这之前中国外贸进出口每年增长都是百分之二三十,金融危机来了以后一下子变成负增长16%,这样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次国际金融对中国的金融实际上没有形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这两个时期、这两个阶段,在亚洲和全球金融出问题的时候,中国金融的状况,包括我们银行、证券、保险,实际整个机构资产质量的情况、市场的情况都还是很好的。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整个金融的状态不错。
  讲前面这个就是为了讲我们现在这个题目,就是为什么到现在反而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实际上在两次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恰恰进行过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一次是在94、95年,就是我们当时治理整顿实行三年经济软着陆过程当中,当时对四家国有银行剥离了14000亿,大约是14000亿的不良资产,我们银行的状态在这个金融危机发生前正好是比较好的状态。
  2008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在04年、05年以后,又对工农中建交四家大的银行进行了不良资产的剥离,也是处理掉了14000多亿,其实这两次加起来处理了大概30000万亿的不良资产,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银行的重组、改制,我们这两个阶段恰恰正好是银行处在一个比较强壮的状态下。
  所以当时的危机对中国的金融,一个是本身冲击不大,另外我们当时状态比较好,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不是说中国的金融始终就是好的,只是说那个时候国家花的很大的代价,把这些不良进行了处理。
  我记得当时朱熔基做总理当时做报告的时候就讲过这样的话,不是说我们中国就没有问题,只是说我们问题出现的早,我们早期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所以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对中国金融的冲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既然两次危机大风大浪都过去了,为什么现在风平浪静以后我们现在反而是面临着困难,无论是经济、无论是金融,好像这个困难还是比较大,我觉得起因实际上也是和金融危机有关系的,就是我们这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政府紧急启动了当时所谓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巨额的投资刺激计划。
  我有一个说法,我叫4+10万亿巨额财政信贷投资的刺激性计划,这个说法是我经常讲的一个概念。主要说我们当时4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加上银行一年的放贷增加了10万亿,就是10万亿以上,实际上证券公司他们做过一些测算,加上表外其他没有统计进来的,实际上这一年大的口径应该是超过13万亿。
  这之前我们一年的信贷投放,全年没有超过5万亿的,所以一下子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实际上当时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信贷膨胀这样的问题。这个导致了我们今天经济当中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我们的产能严重过剩,整体负债率大幅度攀升,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影子银行、社会集资盛行,甚至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乱象丛生,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这些问题都是跟当时我们实行巨额的刺激性政策相关的。
  大量的贷款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很不审慎的投放出去,今天就变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或者潜在的不良资产,这个风险就由此而产生。
  现在我们银行普遍不良反弹的压力非常大,不管哪一个行,也不管哪一个地区,实际上现在我们银行反映的不良远远没有完全暴露,个别银行我的看法还只是冰山一角。
  对这个过程简单打一个比喻,我觉得中国金融现在的问题就是,当时在这样一个巨额的货币信贷投放,好像欧美他们发生了金融危机他们得了病,中国紧急的为了抵御这个风险我们就打针吃药,我们打了过多的激素。
  当时治疗有好处,如果当时的打针吃药对阵下药不对或者说剂量过多,一定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我们中国目前出现的问题均是由此产生。
  讲这个问题我们只是从我们今天讨论的角度来讲的问题,如果说你从其他方面讲还可以讲很多其他的体制、机制,包括具体的监管,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今天就限于我们这个话题我讲这句话,中国目前中国金融出现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当时这样一个刺激性的政策,过度的、不当的这样一个刺激政策形成的后遗症造成的。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三期”叠加的说法,其实“三期”叠加这个说法,最早都是由我们相关的部门总结出来的,就是说中国现在经济当前面临的形势、困难主要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期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加上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起来产生的效应。
  “三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期政策消化期形成的,是一个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没有当时这样的刺激政策,很难说我们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到中高速的增长,很难说我们的结构调整已经提20年不止了,为什么现在问题突出来了,实际上跟当时这样刺激性政策直接相关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金融监管实际上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
  挑战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我们当时出台的这样刺激性政策形成的后遗症,不审慎的发放了大量的贷款,造成今天面临这样一个局面。这样一个局面直接影响了中国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多的问题都和金融相关的。
  在这样一个形势面前,对金融监管部门确实是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在这样一个挑战面前金融监管部门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金融监管创新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很多是一个技术性的东西,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恰恰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既然如此,就不能着眼在微观层面,而应当着眼于宏观思维,就是要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战略性思维,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往往他们专业性比较强,政府部门比较起来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大部分的监管人员又是以专业性为己任、为荣耀,往往缺乏一个整体的宏观思维,这就是一项矛盾。
  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形势、这样一个局面面前,我们监管部门特别要提倡宏观审慎监管这样一些概念,当然宏观审慎监管它本身也是有一个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宏观审慎监管是全球监管部门讨论的话题,应该说这个框架本身是很完备的,但是问题是我们怎么把它学习好、把它应用好,采取监管措施的时候或者是做监管行动的时候真正能体现出来这样一种思维、这样一种水平。
  因为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场合是很开放的场合,具体的一些监管工作事项在这个场合讨论也很难讨论,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多讲了,限于时间,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政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