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数据点评
点评机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BFRC)
联系方式:021-32169999-1042
zhaoyarui@bankcomm.com
点评人员: 连 平(首席经济学家)
许文兵(高级研究员)
赵亚蕊(高级研究员)
观点摘要
2016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仍增长较快,但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不良贷款率连续11 个季度上升后,二季度首次与一季度末持平,资产质量持续下行态势有所减缓。总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水平,拨备重组程度也较为合理。2016 年下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运行仍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小微企业风险的持续暴露,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都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大型企业债务违约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分化风险也需要警惕,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正文
一、 不良贷款增速减缓,单季增幅明显回落
2016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373 亿元,不良贷款率1.75%,拨备覆盖率175.96%,贷款拨备率3.07%。虽然不良余额较年初仍有所增加,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行态势有所减缓,尤其是二季度不良率与一季度末持平的现象是近年来所少见的。总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处于可控水平,拨备重组程度也较为合理。
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仍增长较快,但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29 亿元和4342 亿元,占比分别为1.75%和4.03%,较年初增长0.07 和0.24 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探底企稳和前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较快释放等因素影响,上半年不良贷款同比少增864 亿元。
同时,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管控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不良增速有所下降。
从单季情况看,二季度不良贷款增长452 亿元,已回落至2014年同期水平。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不良贷款增长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商业银行出于经营管理和财务资源安排的需要,通常会在四季度加大核销和压降不良贷款的力度,而次年的一、二季度不良增幅往往会出现反弹后回落的状况。但不可否认,今年二季度不良增幅的快速收窄,也在一定程度显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略有缓解。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略有增加,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健。
2016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较年初增长2202 亿元至25291 亿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增速继续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推动贷款拨备率较年初上升4 个基点至3.07%;拨备覆盖率则受摊薄因素影响较年初降低5.22 个百分点至175.96%,但较上季度增加93 个基点,自2013 年6 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考虑到拨备较为充足,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也高于监管要求,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稳健水平,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相对存量和潜在不良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而言处于合理区间。
二、 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不良率仍可能继续反弹
2016 年下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运行仍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小微企业风险的持续暴露,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都会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大型企业债务违约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分化风险也需要警惕,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贷款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小微企业仍将是信用风险重点关注领域。截至2016 年一季度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2.7%,明显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不良率水平。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面临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小微企业之间通过联保互保形成复杂的担保链圈,风险管理难度较大,传染性强。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对单个企业风险形成放大效应。以上诸多因素促使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不断增大。短期内,影响小微企业的不利因素仍将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未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仍有可能出现惯性增长。
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出清导致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然不减。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仍然面临经济周期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经营环境更趋艰难,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不断攀升。此外,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中存在大量“僵尸企业”亟需清理,随着新一轮“僵尸企业”清理工作开始启动,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产生影响。短期来看,“僵尸企业”的出清过程必然引起不良贷款的较快增长。但也应看到,加大去产能和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有助于改善行业经营环境,提高剩余企业贷款安全性,进一步优化银行业信贷结构,相关行业信用风险在充分释放后回保持相对稳定。
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扩散。2016 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6 月23 日,国内债券市场今年已经发生18 家发行主体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债券数量36 只,涉及本金超过200 亿元。不断出现的债券违约风险事件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中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开始下降,信用风险逐步显现。随着市场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不断提高,下半年仍可能有新的债券违约情况出现,进而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房地产市场深度分化的复杂局面可能形成一定的潜在风险。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情况日益复杂。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分化已经持续一定时间,一线城市房价维持高位,部分二三线成交活跃且价格增长过快,而三四线城市依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在中心城市涉房信贷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通过如“零首付”等非常规手段提升杠杆水平的贷款未来可能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
而去库存压力较大地区的中小开发商贷款发生不良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商业地产形势较为严峻。从全国来看,商业地产库存较大、空置率较高,且新增供给还在持续增加,而受到实体经济下行和电商分流等因素影响,商业地产的经营困难程度不断提高,在部分地区信用风险已经开始逐渐显现。这些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风险在未来也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虽然风险管控和不良资产核销力度不断加大使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行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以及逾期和关注类贷款的较快增长仍会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出现反弹。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继续维持年初对全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走势的判断:短期内(6-9 个月)不良贷款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仍处于可控范围,且不排除季度不良贷款增长加速的可能,预计全年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至2%左右的水平。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