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日发布地区展望报告称,2013 年美联储宣布缩减资产购买而引起“恐慌”之后,新兴亚洲经济体平稳渡过了全球金融市场最近几波动荡。但风险仍存在,主要的外部风险仍是全球流动性意外或急剧收紧。全球利率的快速变动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波动。亚洲地区的内部风险是中国和日本的增长可能弱于预期。
保持亚洲的增长势头:现在应保持警觉和实行改革
2014 年 4 月 28 日
亚洲仍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新兴亚洲的外部风险已经减退,反映了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增强。
但需要保持警觉,并进一步实行改革,以确保金融稳定,维持亚洲在全球增长中的领跑位置。
亚洲经济将稳步增长。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更新中指出,GDP 增长在 2014-2015 年预计将加快到 5.5%。亚洲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尽管亚洲的经济发展仍然不均衡,但它仍将是全球增长的引领地区之一。
主要的增长驱动因素是,不断改善的外部需求(特别是来自先进经济体的需求)、强健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强劲的信贷增长。尽管许多经济体的长期利率上升,但亚洲各地的金融条件依然相对宽松。
《地区经济展望》的作者指出,2013 年美联储宣布缩减资产购买而引起“恐慌”之后,几个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为解决脆弱性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增强了抗冲击能力。的确,新兴亚洲经济体平稳渡过了全球金融市场最近几波动荡。
但今后面临风险
前景面临的风险更加平衡。全球增长已经加强,总体全球前景已经改善(特别是在先进经济体)。但亚洲仍面临新风险和旧有风险(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国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及欧元区的低通胀)。
主要的外部风险仍是全球流动性意外或急剧收紧。全球利率的快速变动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波动。一些亚洲经济体存在的企业高杠杆现象可能加剧利率上升和增长减缓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削弱国内需求。
亚洲还面临源自本地区内部的各种风险。中国和日本的增长可能弱于预期,从而可能对亚洲其他经济体产生不利溢出影响。在中国,经济增长因各项改革的实施而逐渐减缓将是令人欢迎的发展,因为这将使经济走上更可持续的增长道路。然而,如果增长急剧下滑(这种风险仍然较低),高度依赖中国最终需求的地区贸易伙伴将受到不利影响。
在日本,安倍经济政策可能不如设想的那么有效,导致更低的通胀和更弱的增长,对与日本贸易和直接投资联系紧密的经济体产生溢出影响。
亚洲地区内部紧密的贸易一体化多年来增强了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和溢出效应,这种一体化可能导致地缘政治动荡沿着地区供给链传导。
准备应对未来的风险:货币和财政政策
尽管亚洲具备抗冲击能力,政策框架总体健全,但最近几波全球动荡显示,政策取舍关系可能相对迅速地恶化。所以,必须继续保持警觉,并进一步实行改革,以支持增长前景。鉴于亚洲地区多数经济体的通胀相对较低,它们总体上看来有空间保持现有的支持性货币政策态势。但随着经济前景继续改善、下行风险消退,有必要逐步实现货币状况的正常化。
通胀较高的经济体可能需要采取果断的货币政策行动,以确保总体通胀继续下降。基金组织《地区经济展望》还指出,亚洲许多前沿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控制国内信贷增长,以解决国内和外部失衡问题。
财政方面,《地区经济展望》指出,对亚洲多数经济体而言,逐步财政整顿仍是适当的。应通过改革提高税收收入,调整支出结构,以保证重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支出,这有助于重建财政空间,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增长。
应继续采用宏观审慎工具
报告指出,相比其他地区,亚洲更多地运用了宏观审慎政策。其中一些措施,特别是与控制房市过热有关的措施,帮助降低了信贷增长和减缓了房价膨胀。
应继续采用宏观审慎工具,但应将其作为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汇率政策的补充。
有效实施结构改革是关键
报告的作者指出,尽管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很重要,但为了减轻脆弱性和维持增长势头,推进结构改革也很关键。
亚洲地区各经济体的改革议程有很大差别,但对所有经济体而言,强有力地实施改革很重要。改革包括,中国最近宣布的使经济走向更可持续增长道路的改革蓝图,以及日本在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上的进一步改革。最后,消除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障碍,改善商业环境,这对亚洲地区的多数新兴经济体以及前沿和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是一项重点任务。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