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球 > 机构

李嘉诚重组“密码”

时间:2015-01-27 22:29:32  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
  作者 牛海姣 袁燕华 (作者系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集团管理研究院高级咨询师)
 
  家族企业内部重组是企业发展的本能需求。对已过耄耋之年的李嘉诚而言,此次世纪重组也是令长子顺利传承李氏商业帝国的必然需求
  近日,李嘉诚宣布将对“长和系”旗下两大上市企业——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进行业务重组。针对李氏家族此次重大调整的动机和深意,各界揣测多为全球化布局、看空内地和香港、资金外逃等。抛开诸多猜测,无可否认的是,已过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也必须通过此次重组为企业传承做好准备。
  从家族企业传承的角度,能够看出李嘉诚此番重组的三重深意。
 
  根据长子特质铺路
  通过内部重组为长子李泽钜铺路,助其做好“接二代”,这是李嘉诚通过内部重组谋求家族企业传承最表象的动因。
  早在几年前,李嘉诚就对家族财产的分配做了明确说明:长和系旗下的所有资产将会交由长子李泽钜管理,且根据重组报告,李泽钜将担任副主席及董事会(联席)主席,李泽钜作为接班人的意图已毋庸置疑。
  从能力来讲,李泽钜完全具有接班人的实力。但是从成长经历和风格倾向上,他的个人经历和理念比较国际化,所从事的业务也很国际化,他更擅长把国际市场作为他的主战场。此次李嘉诚从内地和香港撤资,不排除意图为助力李泽钜将“长和系”业务推向国际化舞台,超越父辈成就的天花板。
  从客观因素讲,敏感又微妙的政商关系恰恰是在内地和香港做生意的一个“法门”,这也是理念“国际化”的李泽钜的弱势,父辈们玩得转,新一代却备感乏力。如同哇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也曾表示花太多精力与政府官员打交道让她备感头疼。因此转场国际市场,消除政治风险,也是李嘉诚的另一个考虑。同时,一直标榜爱国爱港的李嘉诚在其在位时完成迁册也是为长子接班、拓展国际化市场做准备,让自己承担民意与声望的负面评价,助接班人轻装上阵,为接班人减轻压力。
 
  股权结构便于家族掌控
  李氏商业帝国重组后的股权架构更便于家族掌控。
  控制权的把握是保证家族传承的重要基础。按照长和系目前的股权架构,李氏家族占长江实业股份43.4%以及和记黄埔2.52%的股权,通过长江实业间接持股和记黄埔49.97%。李嘉诚通过换股和持股结构,加大了家族实际控制权。
  首先,在换股比率上做文章。
  在长实与和黄重组之前,和黄将向李嘉诚收购6.24%赫斯基能源(李氏家族通过信托持有该公司股份)股份,预计在交易完成后李嘉诚及家族在长和的持股量将为30.15%,保持主要控股股东身份。此次重组的换股比率是,长江实业可与新公司股权1对1折换,和记黄埔只能折换0.684股新公司股权。把对和黄的间接控股权转为对长实的实际控制权,增加新长和的资本实力和李嘉诚家族的控制权。
  其次,把原来交叉持股的复杂型关联集团整合为单一的控股公司。
  在重组之前,李氏家族信托、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股权关系比较复杂,且还有交叉持股。重组全部完成后,新成立的公司长和股份和长地股份直接受控于李氏家族信托,李氏家族将合计持有它们30.15%的股权。持股结构更加清晰,最主要的是消除了长实与和黄资产捆绑、交叉持股所产生的控股折价,释放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李氏家族作为控股股东更是最大的受益者。清晰的新股权架构,为李氏家族掌控新“长和系”做足了筹码和能力,为家族后续传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战略新布局利于家族企业发展
  家族企业的内部重组也可以看做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本能需求。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固化模式,这些固化模式会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应对外部环境不够敏感。因此,家族企业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内部重组,从而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说是一次功能再造,能够焕发和保持企业活力,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这一点,从李嘉诚的战略重组中可见一斑。
  第一,通过此次重组,李嘉诚家族产业第一业务界定更加清晰,不但利于投资者对集团更明确的投资,也有利于业务的发展,伴随着房地产“拐点”的出现,一方面新长和不会受地产业务下滑的拖累,便于其他各业务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新长地可以聚集资源,成为香港新的、最大的地产商,不管是品牌运营还是成本控制,进可攻退可守。
  第二,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适应新形势。李嘉诚近两年对欧洲的投资十分活跃,包括基建、电信、零售行业等,其中英国已经是李嘉诚的“主战场”。根据和黄财报,2014年前6个月其欧洲业务营业利润118.97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其中仅英国就占比27%。而中国区业务的营业利润占比仅为26%,金额为81.28亿港元。不断全球化的布局,可以分散在香港和内地未知的政经风向带来的影响。
  第三,注册地迁为开曼,更替经济主导权,多一种保障。开曼的财务灵活众人皆知,不但可以规避很多在香港做生意的限制,更加强了营业地在全球,主营地在亚太的全球化、多元型、综合性财阀,对抗一地政经变故的能力。商战谋局,力保家族长盛不衰,这是家族传承的大义和根本。
  “三大保障”防范治理风险
  国内外很多家族企业探索通过业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重组等方式做好家族企业的传承,无论哪种方式,重组后,若要保住家族企业基业长青,必须做好三大“治理保障”。
  一是体现家族权力。通过重组使得控制权相对更加集中,这是家族基业能够牢固地掌握在家族核心成员手中并代代相传的关键。在不违反公司法、公司章程及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的前提下,根据股权架构,确保在股权比例上尽最大努力突破股比门槛,防止发生“控制权”之争。
  二是必须清晰制定出家族的管治透明度和权责分明的管治机制。一方面保证所有者、经营者权利归位,监督、决策、执行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另一方面,为长远计,努力向现代企业管理规范靠拢,保企业“长治久安”。
  三是必须重视外部董事。家族企业一旦加大对企业的控制权后,很容易形成家族成员主导决策,所以为企业长远考虑,必须重视“外脑”的作用,引入外部董事,重视外部董事对企业长远目标、重大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建议。
  传承问题一直是家族企业的一大挑战,复杂的传承过程通常都是需要有细致的规划,包括传承计划、所有权分配和职业经理人的使用等都要做出可落实的详细计划。如果说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创一代可以以家族情理为动力治理企业,那么,第二代就应该淡化情理,建立专业管理,而进入第三代继承人,则必须超越家族情理,以专业管理为本,规范治理为重。
 
  链接:李嘉诚回应重组传闻
  为方便做生意
  针对在开曼群岛注册是否是看衰香港经济,李嘉诚说,“过去十年或是十几年,有75%以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在开曼群岛等海外注册,并不是这些公司对香港没信心,一样都是为了做生意方便,其中很多民企、国企,不能因为它们在海外注册就是迁册。”
  并非要退休
  李嘉诚表示,这次重组不是为了退休,如真要是退休,会做得更多。“一个人到了某个年龄要退下来,实在是正常的事,但也想让接棒的人和所有行政人员都更容易经营,我不只让公司今天做得好,将来也要好,这是我的责任。”
  对股东更有利
  李嘉诚在记者会上表示,集团重组后有信心对任何股东,包括长实及和黄都好,他说,公司上市至今一向以股东利益为首。同时表示,重组后公司前途会更好,因为消除控股公司拆让情况,又希望今年多派股息。
 
欢迎关注全球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宏观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55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
·7月我国出口增长11.2% 环比6月份稍回落
· 国资委:抓紧出台《中央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
· 上半年GDP达381490亿元 同比增长6.9%
· 海关总署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
聚焦
机构